创新实践 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青海大地绚丽绽放
“力争到2025年,把青海建成民族团结、生态良好、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青海贡献……” 9月30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创建项目荣获“青海省改革创新奖创新项目” 。
“和实生物,和谐生美” 。大美青海,美在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共存、多元文化共融,更美在青海各族儿女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2019年,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体会议提出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建设。
2020年,我省紧紧抓住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的有利时机,争取国家层面支持,中央明确提出支持青海省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成为我省“五个示范省建设”中唯一纳入中央文件、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举措。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率先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施意见》《关于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的决定》,召开动员大会,科学规划和全面部署创建目标、主要任务和关键举措,明确到2025年,把青海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开启了新时代高位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征程。
以走在前列为目标 不断推动创建工作提档升级
如今,行走在青海的城乡,处处能感受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创建迸发出来的思想引领之力、示范带动之力、全民共创之力,处处能看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和谐氛围。
西宁市城北区朝阳街道办事处祁连路西社区是个多民族聚居的辖区,今年被命名为第八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 。在这个社区,居民互帮互助蔚然成风, “红马甲”志愿服务队、社区商铺志愿服务队、义务巡逻志愿服务队、物业公司志愿服务队等不断涌现, “民族团结一家亲”成为触目可及的生动画面。
“如今我们草原上牧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住上了安全适用的房屋,每户都有林管员、草管员,有了稳定的工资收入,看病也有了医保,这是历代老人们想都不敢想的,是党的好政策带来的,也是民族团结的结果。 ” 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索乎日麻乡索乎日麻村党支部书记格日加说。
“在青海,不谋民族工作,不足以谋全局。 ”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大要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为总揽,立足省情实际,以深化改革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聚全省之力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青海样板” , 在全国率先成为所有市州、三分之二的县(市、区)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的省,提前实现了“三年打基础、八年创先进”的奋斗目标,“五个认同”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走在了全国前列。
以制度创新为保障 为全国探索创建工作的青海路径
“只有民族团结,乡村才能振兴。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朔北藏族乡边麻沟村党支部书记李培东说。近年来,边麻沟村通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依托乡村旅游产业脱贫攻坚,将一个只有290户贫困人口的“穷山村” , 变成了年接待旅游人数70万人次,人均收入1.5万元的“美丽乡村” 。
民族团结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是青海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近年来,青海省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建设作为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坚持把创建作为“一把手”工程高位推进,建立书记、省长“双组长”制,建立四级党委书记负总责的领导体制,在全国开创了党委总揽创建的先例,形成了党委主导、政府负责、全社会参与的党政军民齐抓共建的大创建格局。
坚持从制度创新入手,为全国创建工作提供了青海经验和智慧。在全国首创民族团结专项考核机制,面向全社会表彰民族团结先进,面向全省设立民族团结创建奖,获得中央统战部实践创新奖。在全国率先实施创建工作第三方评估,先后委托科研院所对2个州、 6个县开展实地评估,探索形成创建工作绩效管理机制。在全国率先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出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和先进单位动态管理办法(试行)》,先后对39个地区和单位复检复验。在全国首创资金奖励机制,对全国、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和教育基地进行专项奖补。这些创新性制度措施,成为全国各省区复制推广典型。
以夯实基础为根本 推动实现全民共创共建共享
在党的领导下,从热贡之地到青海湖畔,从三江源头到柴达木盆地,从草原牧场到河湟两岸,民族地区面貌日新月异,少数民族群众生活蒸蒸日上,各民族同胞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坚持重在基层、重在平时,我省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十进”活动,创建工作覆盖到各行各业,构建了全民共创共建共享的生动局面。特别是在加强城市民族工作方面,推进“社区石榴籽家园”建设、组建“社区石榴籽党支部”等服务平台。强化少数民族务工人员跨区域服务管理,针对分布在全国277座城市的20多万“拉面人”创业大军,与20个省市建立服务管理协作机制。鼓励和引导各民族共居共事共学共乐,坚持民族团结从娃娃抓起,编纂校本教材、创作校园歌曲,建成30个全省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点,组织开展各族学生交流考察、手拉手行动,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孩子心灵深处生根发芽,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探索创新,再接再厉,努力将我省建成民族团结、生态良好、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 ” 省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暨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吴德军说。
原文链接:http://sft.qinghai.gov.cn/pub/qhsfxzw/sfxzyw/zhdt/202110/t20211018_7595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