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活动进行时·塔城地区额敏县法院 | 判后答疑解心结 司法便民促和谐
“2022年上半年,塔城地区额敏县人民法院开展判后答疑工作56次,通过接听电话答疑73次,一审服判息诉率为91.57%。”8月1日,额敏县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高智军说道。
判后答疑,是人民法院为帮助当事人正确理解判决、裁定内容以及从法律上正确把握和对待裁判结果,针对当事人就证据采信、事实认定、法律适用等方面提出的疑问进行答疑的一种司法便民措施。
额敏县法院导诉台工作人员将有判后答疑需求的当事人引导至专门办公室。通讯员 张涛摄
今年3月,当事人阿某某走进该院,称其对判决结果有意见,导诉员立即将他引进判后答疑办公室。
见阿某某情绪激动,额敏县人民法院判后答疑专干张瑞方给他端上一杯热水,示意他坐下慢慢说。
原来,阿某某是一起债务纠纷的当事人。两年前,阿某某向张某借款3万元,但迟迟没有归还。不久前,张某将他起诉至法院。法院审理过程中,阿某某辩解,自己在借款期间曾向张某还过5000元,但判决结果中并没有扣减。于是,拿到判决书的阿某某便找到法院来“评理”。
张瑞方立即与承办法官沟通了解案情。这才得知:庭审中,阿某某没有向法庭提供任何证据证明其已还款的事实,张某也不认可阿某某的辩解意见,因此法院没有采纳。不料阿某某对此并不理解,还对案件承办法官产生了偏见。
张瑞方邀请熟悉哈萨克语的法官加入,耐心地向阿某某解释法律关于举证责任的相关规定,终于解开了阿某某的心结。
“法官的判决没有问题,我服判。”事后,阿某某握着张瑞方的手说。
为做好判后答疑工作,额敏县人民法院明确:承办法官承担判后答疑首问责任,让当事人“赢得清清楚楚,输得明明白白”。
“承办法官亲历案件办理全过程,可以将案件的证据认证、事实认定、法律适用等问题向当事人讲清楚。大部分案件的当事人在承办法官的首轮答疑后,都会接受裁判结果,服判息诉。”高智军说。
针对像阿某某这样的当事人,该院实行案件承办法官与判后答疑专干协作制,由专职信访干事在判后答疑办公室对当事人进行现场接待或通过电话进行答疑。
针对个别当事人既不接受办案法官的解释又听不进判后答疑办公室解答的情况,该院还制定了院领导轮班接待制,由院领导轮流接待当事人答疑解惑。
“针对当事人的意见和疑惑,法院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判后答疑,能够有效促进案结事了人和。”额敏县人民法院院长赛力克·加汗说,“我们将不断总结和提炼判后答疑工作的经验和方法,优化工作流程、提高裁判质量、提升答疑水平,不断提升司法能力和司法公信力。”
通讯员:张涛李欢欢
原文链接:http://xjfy.china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22/08/id/6838158.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