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政策法规网!
政策法规网

首页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惠农工程 >正文

保障孩童餐饮安全,要从这些细节入手

时间:2019-11-13 来源: 作者: 浏览量:

  孩童时期是成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搭配好孩子的饮食,对孩子的身心发育有着积极的作用。科学合理的营养搭配和饮食安全等问题从古至今都是家长们最关心的话题,因此今天我们就对儿童饮食健康结合近年来各专家建议撰写了以下消费提示。

  正规渠道购买儿童食品

  近年来,因为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台“代购之风”兴起,让不少家长开始依托代购来进儿童食品采买,事实上这是一种不太安全的购买方式。正规的进口食品必须经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检验检疫合格,并签发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之后才能销售,而未经检疫的进口食品在质量上则难以保障。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家长还是要到正规商超或市场,购买认证过的产品。

  甄别营养成分

  家长在购买儿童食品时要学会辨认食品类别。首先要查看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优先选择含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丰富的食品;其次,要妥善保管购物凭证;最后,要为孩子购买要符合《儿童零食通用要求》的零食,留心市面上一些仅冠以“儿童”字样却不符合标准的食品。

  儿童饮食要丰富

  在为孩童准备食品时,要注意为儿童准备的一日三餐应以谷类为主,同时佐以适量的蔬菜、水果和薯类,另外还要为孩子提供奶类、豆类或其制品,同时还要督促孩子适量地进食鱼、禽、蛋、瘦肉等食品。

  食材烹饪方式要多样

  家长在烹饪儿童餐食中要选择蒸、煮、炖、煨等健康方式,同时要保证食物在烹饪时煮熟煮透。而在生吃瓜果、蔬菜(例如西瓜、番茄等)时,一定要将这些食材清洗干净,去除农药残留。而在为小朋友提供包装食品时,家长应先打开包装查看卫生,之后在看护孩子食用。督促孩子在拆开包装后尽快吃完,但也要注意不要一次吃太多。

  减少吃冷饮的次数和数量

  随着夏季的到来,孩子们为了降暑肯定会偏爱吃冷饮,但是需要提醒家长们注意,看护孩子吃冷饮时要注意适量,一次不能太多,也不要空腹进食,更不能在正餐后,或剧烈运动后马上吃。孩童在吃过冷饮后不要马上喝热水,冷热交替会刺激胃黏膜血管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甚至引发腹泻或咽部疼痛等。尽量让孩子多喝白开水,饮料不能替代饮水,因此家长应该培养孩子多喝水的习惯

  不要零食替代正餐

  给儿童选购零食时,应优先选择正餐中不容易吃到且新鲜的零食,如时令水果、坚果等。尽量不要为小朋友选购高盐、高糖、高油、重口味和刺激性等不利于健康的零食。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零食不可代替正餐,不要在临近正餐和临睡前吃零食。另外,家长也要对孩子的零食摄入量做规划,如果孩子活动量不大时,家长应减少零食的供应量,保持吃动平衡。

  野味勿随意采食

  儿童在户外活动时会经常接触到大自然中的各种食物,尤其是形态各异的花朵、山野果实和蘑菇,而孩童旺盛的好奇心会促使他们碰触品尝,这时家长要特别注意不要让孩子随意采摘和食用,误食这些也为会引起中毒等严重后果。家长事先要教育孩子,不能随便采摘和食用大自然的生物,要学会与他们和谐共处。此外,为了防止孩子误食,在出门游玩前,可预备一些坚果、饼干、牛肉干、水果等食物,还要为孩子准备好专用保温水瓶或水壶,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饮食观念。

  特殊食品需在成年人看护下食用

  由于儿童的吞咽等身体机能发育尚不完善,在食用颗粒状、冻状、鱼类和黏性较大的食品(如年糕)时,家长应在旁边看护和指导,以免发生意外。另外,在运动或游戏时,不能让孩子吃东西,以免孩子在吞咽时发生意外。要特别提醒家长注意,要严禁儿童接触使神经兴奋的含酒精食品或饮品。

  适当防护少聚集

  在常态化防疫期间,带小朋友外出就餐应避免去人员集聚密度大的餐厅。家长要注意查看餐厅是否持有食品经营许可证,优先选择卫生条件好、信誉度高、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量化等级高和实施“明厨亮灶”的餐厅。

  养成良好的卫生改习惯

  应培养孩童用餐前洗手的卫生习惯,并叮嘱孩童遵守“食不言”的用餐要求,缩短用餐时间。无论是在家还是外出就餐,应提倡使用公筷公勺,鼓励分餐。教会儿童掌握正确使用碗筷方法,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细嚼慢咽、不暴饮暴食、不浪费食物的好习惯。外出吃饭时,除了要遵守翻译要求,家长还应叮嘱孩童要在餐厅内保持安静,避免乱跑后摔倒或烫伤,并减少接触公共设施,保持个人卫生。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策法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政策法规网 www.zcfgw.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69940054,010-80447989,监督电话:1727675229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