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枫桥】让工作有更多的“泥土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近年来,呼和浩特市武川县法院坚持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积极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完善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抓实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让新时代“枫桥经验”绽放新彩。
横向联动打造一站式多元解纷“新格局”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必须紧紧依靠党委政府,统筹各类解纷资源,搭建多元解纷平台,推动共建共治共享,实现多赢共赢。
2022年8月,在武川县委、武川县政府的支持下,武川县综治(市域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现为武川县平安建设(社会治理)综合服务大厅挂牌成立,武川县法院诉调对接中心正式入驻并投入运行。
目前,武川县法院诉调对接中心有特邀调解组织7个、基层治理单位12家、调解机构3家,向社会公开选聘调解员20人,选派4名审判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党员为当事人提供专业、高效的诉前调解服务。同时,武川县法院还将特邀调解员纳入法院调解系统,制定了《调解员管理办法》和《调解工作操作规程》,通过线上指导、线下辅导以及金牌调解员培育等方式,不断提高调解员队伍专业化水平,规范诉前调解工作。
今年上半年,武川县法院委派诉调对接中心调解案件1483件,诉前调解成功分流率33.71%,调解成功615件,平均用时3天。
发挥法庭、法官工作站的“前沿哨”作用
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基层既是产生社会矛盾的“源头”,也是疏导社会矛盾的“茬口”。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必须立足基层,最大限度把人民群众反映的各类矛盾问题解决在当地。
武川县法院积极探索在哈乐及西乌兰不浪两个派出法庭对接基层解纷力量,推动人民法庭实质性下沉。通过开展实地办公、巡回审判、联合解纷等方式,有效发挥派出法庭的职能与作用,让调解平台“三进”(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工作有更多的“泥土味”。现已与哈乐镇白沙泉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对接成功,致力于通过人员和系统对接,及时排查梳理矛盾,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纵深推进“一村(社区)一法官”工作,法官变“坐堂问案”为“主动出诊”,每月定期到法官工作站开展法律咨询、法治宣传、风险防控等工作,面对面倾听群众心声,为群众提供“菜单化”“个性化”的法律咨询和调解服务。同时,法官主动加入当地网格微信群,依托微信群开展法律宣传并接受咨询,实现群里问、群里答,进一步缩短矛盾纠纷化解半径,助推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目前已设立1个无讼村(哈乐镇吾速兔村)。
“法院+N”齐联动共聚多元解纷新合力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要凝聚多方合力,实现解纷工作由“单打独斗”转为共建共治,由个案化解转为共商共调。
武川县法院积极深化“人大代表+法院”“政协委员+法院”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与代表委员的联络沟通,拓展联络的广度和深度。设立“武川县法院人大代表工作室”“武川县诉源治理政协委员工作室”,聘请42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特邀调解员,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基础好、通达社情民意、熟悉行业专业特点等优势,形成矛盾纠纷调处强大合力。今年上半年,委派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调解案件257件,调解成功127件。
此外,武川县法院还与武川县总工会建立了“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关系,主动将劳动争议纠纷向诉调对接平台推送,借助平台专业力量加强诉前调解,并积极与武川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武川县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武川县人民调解委员会、武川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四家单位接洽,建立诉调对接关系,形成诉调对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做深做实诉源治理,努力将矛盾止于未发、化于萌芽,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原文链接:http://gy.nmgfy.gov.cn/article/detail/2024/07/id/8030156.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