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政策法规网!
政策法规网

首页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资讯速递 >正文

法治音符谱民族团结进步新曲

时间:2019-11-13 来源:青海司法行政网 作者:佚名 浏览量:

  

  

  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踏上高原,因地制宜为青海高质量发展把脉开方,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促进各民族全方位嵌入、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如何坚持“三个赋予、一个有利于”总要求,以法治服务和保障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全省司法行政部门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加强民族事务依法治理和法治实践,筑牢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法治基石,不断引导人民群众增强交融互助、共同发展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理论认同,让民族团结与法治理念交融之树深深植根于各族人民心中,凝聚起了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以“法治浸润”,奏响“民族团结”的前奏曲

  对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已经取得的巨大成绩、积累的丰富经验,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通过立法手段推进民族团结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是保障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行稳致远关键所在。

  省司法厅将法治保障作为贯彻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的核心任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现在立法内容及立法过程中,在全国率先出台《青海省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青海省宗教事务条例》等法规,为在新时代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大省建设,提升民族工作法治化水平,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法治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是我们党民族工作的一条基本经验。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有助于确保“铸”之效果,达到“牢”之目标。省司法厅不断推动“法律进宗教场所”每年抽调近千名干部深入1900余座宗教活动场所开展法治宣讲,组织开展活佛阿訇讲宪法和“党亲国好法大家乡美”教育实践活动,以佛教论坛、“卧尔兹”宣讲等活动为平台,引导宗教界人士代表带头讲法、现身说法,极大地激发了信教群众学法用法热情。

  在全国首创“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示范寺观教堂”,广泛推进示范创建活动,命名“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示范寺观教堂”34个,并不断完善宗教活动场所法治宣传教育设施,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不断增强,为谱写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社会和谐的新篇章营造了良好法治氛围。

  以“法治固本”,奏响“平安青海”的和谐曲

  法治的力量,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信仰。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必须厚植法治社会土壤。

  省司法厅以“民族团结+法律九进”为抓手,将民族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民族团结进步知识内容普及贯彻“八五”普法全过程、各领域,不断创新普法形式,提升了普法水平,也增强了法治宣传教育的工作实效。

  ——突出“接地气”。因地制宜将法律知识融入“花儿”、“贤孝”等地方传统曲艺表演形式,组建马背法治宣讲队、摩托车法治宣讲队等,深入农村牧区开展法治宣传活动,以最接地气的形式讲法普法,引导各族群众形成“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靠法”“化解矛盾用法”的思维。

  ——突出“多载体”。编译藏汉“双语”《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宗教事务条例》《反自焚法治宣传画册》等宣传册及宣传漫画、挂图等宣讲教材,摄制《远方的麦浪》《青海省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等法治题材微视频,不断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推进民族团结事业的良好法治环境。

  ——突出“赋动能”。遴选建档乡村、巾帼、宗教活动场所3类“法律明白人”15658人,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327个。全省各族群众主动参与、积极传递懂法守法用法的核心理念,为全面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立足多民族聚居实际,扎实推进三级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建立“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公共法律服务、行政复议、信息化“四个平台”,健全完善矛盾纠纷排查预警研判处置、以人民调解为基础的多元化解“两项机制”,积极探索以“民俗+法理”的解纷工作法,形成了“一县一品牌、一乡(镇)一特色”的民族地区品牌调解室,为新时代“枫桥经验”注入了新的活力,有效维护了各民族地区和谐稳定。

  以“法治赋能”,奏响“增进福祉”的为民曲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如何在法律资源、法律人才比较匮乏的民族地区倾斜更多的法律资源,为各族群众撑起了法律权益的保护伞?是摆在眼前的现实课题。

  省司法厅围绕各族群众多元化公共法律服务的新需求,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努力提升公共法律服务供给能力和质量。法律服务智能终端在农牧区上线服务,“12348”青海法网藏文版为西部涉藏省市和中国法网开展兜底服务。公共法律服务热线集法律咨询、人民调解、公证咨询、司法鉴定、仲裁等多种业务为一体,提供24小时法律服务,将温暖传递浸润到每个受援群众的心中,推动全省各族群众共享法治建设成果。

  充分发挥社会公众人物引领、示范和促进作用,邀请伦敦奥运会、杭州亚运会金牌获得者切阳什姐担任青海公共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宣传推广大使,带动更多人了解、享受公共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

  针对民族地区距离经济中心较远,交通条件差的实际,持续做好司法鉴定、公证“1+1、1+N”派遣进驻和远程帮扶工作,采取远程办证、驻点办证、巡回办证、就近办证等形式,推进司法鉴定服务资源进驻海北、黄南、果洛、玉树4州,公证服务资源在20个无公证员县的均衡配置,有效满足农牧偏远地区群众对司法鉴定、公证服务的需求。

  习近平强调,青海是我国少数民族分布集中的省份,要继续做好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如今,民族团结的“同心圆”越画越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各族群众心中深深扎根,民族团结“生命线”更加坚韧。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将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优势,将行政立法、行政执法、刑事执行、公共法律服务等工作与民族团结工作有机融合,不断增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改革发展的“福音”更多惠及各族群众,奏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强音”。

  


原文链接:http://sft.qinghai.gov.cn/pub/qhsfxzw/sfxzyw/sfxzyw/202407/t20240722_12204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策法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政策法规网 www.zcfgw.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69940054,010-80447989,监督电话:1727675229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