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护营商 “优”无止境 桂林市两级法院以高质量司法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在全区法院首创“工作站”服务模式,推动国能永福发电有限公司高效重整,开展“百日执行攻坚”“企业清淤”“桂在执行惠企暖企”等集中执行行动……一个个务实的举措、一件件鲜活的案例,折射出桂林市两级法院为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所做的不懈努力。
桂林市中院党组书记、院长杨晓春(左三)走访企业。
商无法不兴,商无法不稳,法寸步不离地影响、规范着商业行为。近年来,桂林市两级法院积极践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充分发挥审判职能,积极创新服务举措,为桂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司法服务和保障。
服务前移问需纳谏
“法官上门走访时给我们发放的法律风险提示应对手册,内容很全面也很实用,但是是否能针对建筑行业的特点再进行细化?”
“对于我们这些小的建筑公司,有没有针对性地司法服务保障措施?”
6月20日,桂林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桂林市建筑业协会开展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培训指导会(建筑行业专场),来自桂林市中院民事、刑事审判部门的法官围绕建筑企业法律风险防范问题进行“问诊式”授课,一一回答企业家提出的问题。这是桂林市中院开展“法企面对面”活动的一个缩影。
积极回应企业关切,桂林市两级法院用心用情做好司法助企这篇大文章。打造“法润民心”工作品牌,组建司法服务团队,常态化开展“法企面对面”“服务企业月月访”等送法进企业活动,针对行业企业遇到的法律问题集中“会诊”,提出建议。通过市工商联信息平台发布法律风险防控建议120条,制作涉外贸易、劳动争议、知识产权、民间借贷等法律知识宣传手册,帮助企业规避法律风险。首创“工作站”服务模式,“线上(12368热线)+线下(进站)”相结合,积极为企业提供司法服务。桂林市中院在桂林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站,七星区人民法院、平乐县人民法院在高新产业园区以及工业园区设立巡回法庭,为园区企业高效解决纠纷。
2023年以来,全市法院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448次,“会诊”法律问题654个,解决企业实际问题535个,提出司法建议46条。
“活”字发力稳企纾困
“原以为打这场官司既耗时又费力,没想到这么快就解决了,感谢法官!”资源某公司负责人感慨地对资源县人民法院法官说道。
2023年2月,原告贵州某公司和被告资源某公司签订了合同,约定原告向被告购买硅锰合金。原告向被告预先支付了货款,后被告尚有几十万元的货物未向原告提供。原告多次催收无果后诉至资源县法院,要求被告支付货款和违约金,并申请了财产保全。
考虑到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法官当即联系了双方当事人进行诉前调解。了解到双方是多年的合作伙伴,法官便以合作共赢、诚信经营、长久发展等为切入点,引导双方互谅互让。
经协调,原告和被告达成分期付款协议;解除保全措施后,被告得以正常经营,原告的货款也有了保证。
简单依法一判了之,解决的只是当前的纠纷,只有站在企业的角度善意文明司法,才能助力企业长远发展。
这样暖心护航企业发展的案例,在桂林市两级法院并不少见。
为高效解决涉企纠纷,桂林市两级法院以提升立案便利度为先导,开辟涉企诉讼绿色通道,提供网上立案服务、在线开庭服务,方便企业诉讼。适用诉前调解机制,特别是创建“诉前调解+网上立案+快速裁判”一站式金融纠纷快速解决机制,一站式解决简单涉企纠纷。2023年以来,桂林市两级法院共立民商事案件14.4万余件,当天立案率达97.45%,解决纠纷平均用时59天。
探索建立破产审判预重整制度,推动企业重生,“满血复活”再出发。2023年以来全市法院共办结破产案件34件,化解债务83.68亿元,处理资产53.87亿元。
此外,依法审慎采取财产性强制措施,通过置换保全标的物等“活封活扣”方式,缓解诚信被执行企业的发展压力,尽可能维持企业的“造血”功能。去年以来,全市法院采用不动产置换银行存款、用销售房产置换被冻结的房款等方式,已帮助43家企业置换保全财产。在涉企案件中对执行标的采取“活封”“活扣”3241次;涉企案件中促成当事人达成执行和解9987件。
建章立制持续护航
如何让企业发展更有信心?桂林市两级法院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近年来,桂林市中院先后出台《关于为桂林市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关于为全力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等75项活动方案和机制文件,为全市两级法院服务营商环境谋篇布局,全方面、全过程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机制保障。积极组建“法润民心”服务团队,打造“调立审执破”全流程护航、“行政刑民商”全领域优化的工作模式,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在加强制度保障的同时,桂林市两级法院坚持凝聚合力,助力经济发展。
紧紧依靠党委领导,强化府院联动,联合出台《桂林市建立企业破产审判“府院联动机制”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等联动机制,先后与12个职能部门会签企业破产涉税办理、涉不动产登记等工作规范,保障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助力企业焕发生机。
在金融领域,与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印发《关于推进桂林市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实施意见》,推进金融纠纷快速解决。
在劳资领域,牵头开展的“三方四家(人社、工会、工商联、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法院+司法”的劳资争议多元联合调处工作模式,有效化解大量劳资纠纷。
在涉外商事领域,挂牌成立桂林市中院驻桂林国际商会涉外商事服务中心,建立一体化解决涉外商事纠纷案件的联调机制。
“我们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拿出看得见的措施,拓宽联动路径,与相关部门建好用好协作机制,让企业有实实在在的安全感与获得感。”桂林市中院党组书记、院长杨晓春表示。
法治护航,固本强基。一次次创新探索、一系列有力有效的务实举措,让桂林市两级法院的法治服务不断提档升级,让企业更加舒心安心,也让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了更强的法治保障。
原文链接:https://gxfy.gx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24/10/id/8145079.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