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政策法规网!
政策法规网

首页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国家政讯 >正文

聊天证据方言“加密”,难不倒我们!

时间:2019-11-13 来源:浙江法院网 作者:佚名 浏览量:

  这虽然是一起常见的劳务合同纠纷,却因方言的聊天记录证据而有些特别。身为法官,无论遇到什么语言、什么形式的证据,我所能做的就是秉持“如我在诉”的理念,尽最大可能还原事实真相,守护好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

  文字|嘉兴市秀洲区人民法院 诸葛剑虹

  漫画|盛诗雨

  “法官,我是从河南来嘉兴做外墙装修的,一个老乡拖欠我劳务报酬……”原告老李边说边翻出了微信聊天记录。消息另一头是赵某,也是在嘉兴做装修的河南人,他经朋友介绍与老李相识。

  “他给我发消息让我去两家新农村漆外墙,说好了一共是2.8万,结果我活干完了,他只付了9000块。”老李找赵某催讨了多次劳动报酬,都没有得到回应,只能用起诉的方式来讨回酬劳。

  但当我询问老李是否有书面的劳务合同来证明双方劳务关系时,他面露难色:“俺想大家都是老乡,干活、结款都更方便靠谱,就没签劳务合同,也没打欠条。”

  由于没有其他佐证材料来证明案件事实,老李提供的微信聊天记录成了唯一能证明双方存在劳务关系的关键证据。

  然而,当我仔细查看这些聊天记录时,却发现老李和赵某发的多为语音消息,两人说的也是河南方言。我和几位承办人员都不懂河南方言,这些聊天记录仿佛加了密。双方当事人各执一词,案件事实的确认陷入了僵局。

  我的法官助理小涂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询问我该怎么处理,我告诉她:“这些小问题难不倒我们人民法官。”

  我通过同事联系到两名河南籍群众,拜托他们对聊天语音进行翻译。然而“十里不同音”,他们并不能完全听懂其中的关键信息。

  如何才能找到合适的“翻译”人员?我将目光锁定在与当事人户籍所在地相近的人员之中。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同事向我推荐了目前在嘉兴本地的张叔,他老家恰好与当事人一个地区。

  我立刻动身找到这位特殊的“翻译”。面对录屏材料,张叔连连点头,倍感亲切地表示这就是自己老家的方言,开始逐字逐句翻译。

  经过2个多小时的反复确认,我们终于破解了聊天记录的真实含义,查明了赵某拖欠老李1.2万元劳务款的事实。

  “能在外地听到老家的话我也很惊喜,这也算帮了我的老乡吧。”张叔的翻译结果得到了当事人的认同,案件顺利开庭审理,最终判决赵某支付老李劳务款1.2万元。

  “真的谢谢您,你们法官才是值得信任的人。”庭后,老李向我表示感谢。我也借机提醒双方平时要加强法律意识,不能因为是老乡就过于信任,一定要签好劳务合同和欠款条。

  来源:嘉兴市秀洲区人民法院、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

  


原文链接:https://www.zjsfgkw.gov.cn/art/2024/10/21/art_56_3118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策法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政策法规网 zcfgw.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69940054,010-80447989,监督电话:1727675229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