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山水一城瓷 | 司法守护千年瓷都文化根脉
“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在素有“千年瓷都”美誉的景德镇,文化遗产不仅是城市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缩影。习近平对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让文化和自然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指示精神,近日,景德镇市中级人民法院出台《关于加强陶瓷文物遗产司法保护的十项措施》(简称“《措施》”),把高标准精心守护、永续传承历史文脉作为重要政治责任,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为新时代文物资源保护利用及传承工作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十项措施包括:建强专业司法审判队伍、成立陶瓷文化遗产保护法官工作室、设立陶瓷文化遗产司法协同保护基地、加大陶瓷文化遗产调研指导工作力度、发挥司法效能依法妥处涉陶瓷文物案件、强化文物行政执法与司法的有效衔接、积极推广“陶源谷”诉源治理景德镇模板、定期发布环境资源审判白皮书及典型案例、鼓励基层创新司法文物保护品牌、开展“传承文化、守护遗产”主题法治宣传。十项措施四向发力,为文化遗产撑起法治“保护伞”。
一是强化文化遗产保护司法力量。着力培养精通文物保护法律政策、胜任“三合一”审判的专业复合人才。成立陶瓷文化遗产保护法官工作室,组成“3员额法官+1法官助理+1书记员”的陶瓷文化司法保护审判团队,设置巡回审判点。聘请陶瓷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专家、学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参与文化遗产疑难案件研讨、调解、判后答疑工作。推广“陶源谷”诉源治理经验,引入社会化志愿服务力量,共促涉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案件的多元化纠纷解决。
二是系统构建文化遗产大保护格局。统筹推进生态环境司法“修复、保护、教育”三位一体的基地布局建设,在御窑厂遗址、湖田古瓷窑址、高岭瓷土矿遗址、浮梁古县衙分别成立司法协同保护基地。打造执法司法协作、保护成果展示、陶瓷文化推广等功能于一体的陶瓷文化遗产司法保护平台。以点带面,带动辖区,形成具有“串珠成链”、“生态+文态”、“打击+修复”特色的生态司法品牌。
三是持续推进文化遗产保护机制改革。延伸司法审判职能,加强对涉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新类型和疑难复杂案件的调研力度。完善打击防范文物犯罪联合工作机制,依法妥善审理涉及历史文化遗存的征地拆迁、生态环境、知识产权等案件,强化文物行政执法与司法的有效衔接。定期发布环境资源审判白皮书及典型案例,通过以案释法,满足环境资源审判实践发展和交流需要。
四是推动文化遗产赋彩人民美好生活。深刻领悟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法院自媒体,开展“传承文化、守护遗产”主题法治宣传活动。把文物保护利用与服务保障民生更好地结合起来,将“一站四基地”建成集成果展示、文化推广、保护体验、法治宣传为一体的司法教育基地,在文遗保护的同时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使中外游客来到景德镇开心地来、赏心地玩、舒心地归,了解景德镇陶瓷的历史文化,感受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传承,为营造全市文旅产业发展,以及景德镇申遗助力贡献司法力量。
《措施》的出台,标志着景德镇市中院在文化遗产司法保护工作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未来,景德镇市中院将继续秉持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以高质量司法助推千年瓷都的文化根脉永续传承。
原文链接:http://jxgy.jxfy.gov.cn/article/detail/2024/08/id/8173352.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