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以高水平法庭建设打造江郎山下别样“枫”景
9月25日,第七次全省人民法庭工作会议在绍兴召开。会上,江山市人民法院以“夯实基础,主动融入,注重治理,以高水平法庭建设打造世遗脚下别样‘枫’景”为题作书面交流。
江山法院始终秉持新时代人民法庭“三个便于”“三个服务”“三个优化”等工作理念,在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助推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再上新台阶。
一、聚焦“夯基固基强基”法治乡村,以党的领导贯穿法庭工作全过程
抓基础、固根本,积极争取党委支持。召开市委法院工作会议,推动市委印发《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工作实施意见》,积极推动乡镇社会治理中心与人民法庭协同联动,以石门法庭为试点打造“一庭三中心”,万人成讼率持续优化。
抓政治、严规矩,全面强化思想引领。认真贯彻“支部建在庭上”要求,规范开展“7+X”主题党日活动,将讲政治、抓党建、强业务融为一体,法庭干警先后荣获全省政法系统先进个人、衢州市劳动模范、衢州法院“十佳调解能手”等称号。
抓品牌、强示范,持续优化服务供给。持续深化“一庭一品”建设,在贺村、石门、峡口法庭分别打造“匠心”、“江郎阙里·农旅石门”、“古韵清风”等品牌,初步形成“护航镇域经济命脉、深挖地方历史文脉、传承司法文化血脉”的法庭品牌矩阵。
二、聚焦“共建共治共享”平安乡村,以法庭工作现代化助推基层治理现代化
“立案+审判+执行”一体贯通。在法庭试行“立审执”一体化工作机制,审执互商工作获评全省法院当事人“一件事”集成改革十大典型案例,法庭案件平均审理天数同比缩短7.65天。
“共享法庭+代表联络站+民生议事堂”一体融合。充分释放共享法庭前端治理效能,打造浙赣“三山”边界社会治理中心等特设共享法庭,法官常态化进人大代表联络站指导调解、普法宣传179次,持续深化“一堂一庭”共建共融机制建设,联合化解非法狩猎死亡补偿案、大搬快聚资格权纠纷、“走失女孩”后续安置等一批基层治理难题,“10岁女童监护权之争”案件被央视报道,裁判文书获全国法院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优秀裁判文书二等奖,相关工作得到省政协领导批示肯定。
“诉源+执源+访源”一体共治。贺村法庭推动设立贺村商事调解服务中心,切实助力商事纠纷商会解;峡口法庭建立“网格+法官”纠纷化解机制,“清风峡”调解工作室获评全省金牌调解工作室;三家法庭参与化解重大项目纠纷34起,发送法治体检报告、司法建议15份,涉诉法治体检联合工作成果获评全省实施三个“一号工程”典型案例。
三、聚焦“宜居宜业宜游”和美乡村,以主动担当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服务特色产业。构建特色产业“一域一法官”工作机制,设立优化营商环境法官联系点,协助化解买卖合同纠纷,快调快立快审快执涉木门、猕猴桃、中蜂养殖等特色产业纠纷三百余件。联合市政协就民宿建设开展调研,提出风险防控建议,助推辖区民宿产业蓬勃发展。
服务农业农村。与派出所、综合执法中心建立执法联动机制,依托“田间法庭”“农忙解纷”等方式,共同选派人员参与涉农买卖纠纷化解30余次。妥善处理涉“三农”案件,在一起伪劣种子案中帮助250户农户挽回农资损失80万元,规范农用无人机监管的司法建议被评为衢州法院优秀司法建议。
服务文旅融合。在江郎山、仙霞关等景区和游客接待中心设立司法服务站,聘任行政、旅游特邀调解员和警庭联络员,助力江山市入选“2024旅游目的地高质量发展经典案例”。持续提高旅游纠纷化解能力,判决已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旅游经营者不承担责任,入选2024年全国法院依法审理旅游纠纷典型案例。
来源:江山市人民法院
原文链接:https://www.zjsfgkw.gov.cn/art/2024/12/9/art_56_3270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下一篇:在浙里,与“宪”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