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政策法规网!
政策法规网

首页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资讯速递 >正文

热议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 | 来瞧瞧青年干警他们都说了啥?

时间:2019-11-13 来源: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 作者:佚名 浏览量:

  

  在省法院组织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上,8名青年干警围绕所学所思畅所欲言,分享了自己在学习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上的所感所得。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所思所得。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的讲话对湖北服务和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寄予更高期望、赋予更大使命,给我们指方向、明思路、教方法、提要求,是指导新征程湖北改革发展的总遵循、总纲领、总指引。特别是对长江大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我深切地感受到了总书记对湖北人民的深情牵挂和对湖北发展的关怀厚爱,结合我所从事的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我想谈三点学习总书记湖北讲话精神的心得体会。

  一是有担当。环资审判工作要提高政治站位,聚焦“国之大者”,强化司法责任担当,坚决扛起长江大保护的司法责任,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二是有创新。环资审判工作要增强创新意识,通过法治创新集中审理涉长江生态环境资源案件,创新环资审判的工作思路、方法与举措,办出有影响力的案例,推动形成长江大保护的“湖北样本”,确保江湖安澜、碧水东流、净水北送。

  三是有信心。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提升了我们保护长江的信心与动力,作为省法院的年轻干警,我们有信心将讲话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办好长江大保护司法论坛,为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长江生态走廊提供坚强的司法保障和司法服务。

  

  作为青年干部,我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拼搏干劲,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根本遵循,深入贯彻到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要养成正确且坚定的“四观”。

  一是要树立发展的大局观。要始终围绕中央发展路线方针、省委省政府政策部署开展营商环境工作,不能只是埋头拉车,也要时常抬头看路,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大局。

  二是要锻造扎实的理论观。要把总书记考察湖北系列重要讲话、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总书记关于营商环境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学习,做到一体学深悟透、整体融会贯通、始终笃信笃行。

  三是要培养准确的社情观。总书记强调,“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全面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构建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要透彻地了解社会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情况,对省内的主要产业、关键项目、重点企业做到心中有数。要将法院工作放到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去谋划审视,因地制宜地制定政策,开展工作。

  四是要锤炼担当的责任观。要在本职岗位上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担当作为、奋勇争先,要坚决的向一些“躺平”“随大流”的错误责任观说不。越是任务艰巨,就越是要扛起肩上的责任,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贡献磅礴青春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湖北时指出,湖北要在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上开拓进取。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无论是科技创新,还是产业创新,着力点都聚焦创新二字。设立知识产权制度的目的即是为了保护和激励创新,因此,推进湖北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开拓进取,我们知识产权审判庭责无旁贷。

  当前的湖北,创新人才荟萃、创新动能澎湃、创新热潮喷涌。充分运用司法审判职能,保障知识产权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具体而言,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强化保护。创新成果是科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赖以生存的发展命脉,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必须要贯彻落实全面保护、严格保护、平等保护的理念。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惩治力度,对恶意、反复的侵权行为,坚决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

  二是要注重引导。要正确处理合法维权与权利滥用的关系,充分发挥司法裁判的指引作用,引导科技创新企业合理、合法行使权利,维护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秩序。

  三是要提升能力。要及时跟进新领域、新业态、新技术、新问题,持续关注信息化、网络化对于审判工作带来的新突破,着力提升审判工作队伍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能力水平。

  我们要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保护创新和激励创新的职能作用,保护好创新成果、服务好创新企业、营造好创新氛围,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贡献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强调,各项工作特别是经济工作要进一步抓紧抓实,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奋斗号角,是行动纲领,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

  当前,金融犯罪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毒瘤”,极大危害经济金融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院党组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安排,要求全省法院切实担负起保障区域金融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立足金融犯罪审判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全省法院积极融入金融治理工作大局,清醒认识金融犯罪审判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职能作用,依法妥善审理了一批社会影响大、关注度高的重大金融犯罪案件,依法严厉惩治了一批违法犯罪分子,进一步优化了法治化营商环境,有效防范化解了金融风险,切实维护了我省经济金融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金融犯罪案件专业性强,法律关系复杂,矛盾纠纷尖锐,案件办理起来很不容易。作为一名刑事法官,我深知法锤轻四两,责任重千钧,更需柔肩担道义,巾帼护天平。在司法实践中,我要善于从政治上看,精于从法治上办,勇于担当善于作为,通过学习、学习、再学习,努力、努力、再努力,积极为金融犯罪审判工作贡献青春力量。

  

  一、立足审判,坚持人民至上的司法理念。我们要深学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的司法理念,始终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法律,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保质保量地办好每一起司法案件,积极回应群众的诉求,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二、科技赋能,创新为民解忧的工作机制。我们要创新为民谋利、为民办事、为民解忧的工作机制,坚持司法改革和科技赋能双轮驱动,推动司法审判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着力实现网上立案、云端审判、在线调解、指尖执行。通过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更高效地解决群众关注的难点痛点问题,更优质地服务群众的切身需求。

  三、培养英才,打造高层次法院人才队伍。“干部成长无捷径可走,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壮筋骨、长才干”。我们要不断挑战自我,扩宽眼界视野、加快知识更新、丰富知识储备,力争做到“提笔能写、张口能说、遇事能谋、办事能成”。通过竞争上岗、部门轮岗、逐级遴选、下派任职、挂职锻炼等举措,帮助青年干警实现多岗位锻炼,提升综合素质,打造高层次、复合型法院人才队伍。

  

  一是要坚定文化自信。现代中国的司法制度并非凭空而生,而是深深植根于五千年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是历史传承与时代发展的有机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书蕴含丰富的法治思想和政治智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司法工作者要继承发展中华法系中的优秀思想与理念,积极推动中华优秀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源头活水”。

  二是要厚植“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理念。司法工作者肩负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神圣使命,不仅要精通法律条文,更要深入理解法律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与价值导向,准确适用法律。要以总书记对文化传承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将法治精神与人文关怀相融合,努力在办案中实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实现天理、国法、人情的有机统一。

  三是要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司法工作者要传承历史文化精髓,践行法治使命担当,要在裁判文书说理方面多下功夫,在办案中多发掘典型案例,通过具体案件的办理,使当事人及社会公众直观感受到法律与道德规范的双重约束与引导,彰显司法裁判的价值导向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强调,湖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红色资源丰富,要在加强文化资源保护和推动文化创新发展上担当使命。

  如何推动文化创新发展?时代发展出题目,改革创新做文章。面对这一问题,我们唯有以实践作答。

  从2023年5月至2025年12月,全省法院开展文化建设“一院一品”活动,以品牌培育助力文化创新。2023年、2024年省法院连续两年制定《全省法院年度文化建设重点工作计划》,对推进“一院一品”工作做了部署安排。我们依托文化品牌建设,一是发现全省法院文化人才;二是鼓励各个法院组织起来、活动起来、活跃起来,展示法院文化风采;三是联合各方力量,共同开展文化活动。

  “金天平杯·荆楚枫景”美术摄影交流、“翰墨楚风”书法交流、音乐剧《拜风》观摩交流、“清风徐来·法润光影”影视交流、“仰望历史的苍穹”荐书围读、“星空诗会”红学文化交流、全省法院“公正杯”乒乓球、羽毛球比赛、湖北法院“迎十一”文艺展演,可以说每一场活动背后都凝聚着全省三级法院广大干警的心血和汗水,都能感受到各类法院文化品牌大放光彩。

  法院文化创新要贴近民生、用真心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要面向基层、用真情传播法治文化;要立足审判、坚持法院文化从审判中心工作来,又服务中心工作。

  以创新的一脉一络编织,用行动的一砖一瓦铺就,法院文化品牌得以穿越时间、地域、介质,成为法院精神的“代言人”、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党建引领,抓住“一老一小”这个重点,更加精准有效地为群众排忧解难。

  我体会,我们从事的乡村振兴工作离不开党的领导,村级党支部更是乡村振兴的“桥头堡”,在做好乡村振兴工作过程中,必须坚持抓基层、抓党建的鲜明导向,坚决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事。

  我们将牢记院党组的嘱托,经常性开展走访活动,掌握村情户情,始终关注孤寡残障及老弱病残等重点弱势人员,关心他们的疾苦,努力将党组织的温暖传递到每一个困难群众的心中。

  习近平总书记在走访过程中,还鼓励乡亲们在党组织的带领下,发展富民产业,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让特色产业更有效益,把村庄建设得更美,共同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

  总书记的殷切希望,使我们深刻领会到,乡村振兴是缩小城乡差距、贫富差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立党初心和执政基础,是带领全国人民共同致富的决心和意志的体现。

  相对于脱贫攻坚阶段,乡村振兴的工作目标由“两不愁,三保障”,延伸到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其中,产业振兴又是整个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我们一定要摆脱思维定式,克服惯性思维,及时转变工作思路,重新审视自身职责定位,着力通过发展壮大特色产业让乡村更加富裕、更加宜居、更加美丽。


原文链接:http://hubeigy.hbfy.gov.cn/article/detail/2024/12/id/8298578.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策法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政策法规网 zcfgw.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69940054,010-80447989,监督电话:1727675229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