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铁西区法院:攻坚!盘活4亿元国有资产 解困!兑现千万元胜诉权益
“真是为企解难,为民造福啊!铁西区法院的法官,好样的!”近日,三位沈阳市人大代表带着一面写着“高效公正、服务为民”的锦旗来到了沈阳市铁西区人民法院,其中一起案件盘活了近4亿元“沉睡”的国有资产,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另一起案件一次性兑现了2600万元的胜诉权益,为企业解决了急难愁盼问题。
“人民法院积极作为,应用‘财产议价’机制,提高财产处置效率和变现率;运用‘执行和解’机制,充分保障多方合法权益,延伸司法服务职能,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三位市人大代表对两起案件的办结一致认可。日前,该院院长马巍、副院长何彦东和执行局局长龚健共同接待了三位代表并开展了座谈,铁西区法院表示将认真听取并吸纳人大代表的宝贵意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司法服务水平,以严明的纪律、过硬的本领、优良的作风,持续推动审判工作现代化,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司法智慧和力量。
铁西区法院执行局副局长郑所亮(左)带领法官助理研究案件
让“沉睡资产”
成为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该案是某企业与被执行人沈阳天某公司、刘某的借款合同纠纷。执行立案后,承办人——铁西区法院执行局副局长郑所亮立即对被执行人财产进行查控,经查询,被执行人无房产、车辆、银行存款,仅剩其持有某墓园有限公司100%股权有一定价值,随即对该股权进行了查封。同时郑所亮了解到案涉股权系区政府转让给被执行人公司,股权被多家法院查封后已影响到后续土地的挂牌转让。
为兑现申请人胜诉权益,同时盘活国有资产,郑所亮决定,对某墓园有限公司股份进行处置。但此时,如何评估定价成了摆在他面前的一大难题。
为获取股权评估需要的财务凭证、会计账簿,郑所亮带队多次走访,并对留守人员进行询问,为解决评估定价及拍卖问题,两次提请审委会研讨,经过长达几小时的交流讨论和审慎研究后,终于解决了定价难题……最终,该股权于今年11月成功拍卖,有特许经营资质的第三方主体可以进行土地竞标,至此,本案顺利执结。
该案的高效处理,既兑现了申请人的胜诉权益,又盘活了价值超4亿元的国有资产,实现由“资产存量”向“发展增量”的转变。
将“纸上权益”
变为企业期盼的“真金白银”
申请人某开发公司与被申请人某投资公司借款合同纠纷一案经法院判决,被申请执行人需向申请执行人支付2600余万元,判决生效后被执行人不予履行,申请人随即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立案后,该院立即对被执行人某投资公司名下4处商业用房进行了查封。申请人申请对查封房产进行评估拍卖后,郑所亮两次冒雨到被执行人经营场所及查封房产所在地进行调查,并张贴拍卖裁定、腾房公告,督促被执行人履行义务。
在强制执行措施威慑下,被执行人主动提出要和申请人“谈一谈”。今年11月,在郑所亮的主持下,双方达成和解协议,约定十日内一次性履行2600万元,现被执行人已根据和解协议履行了全部义务。
该案多措并举成功化解双方矛盾,最大限度维护和平衡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为铁西区优化营商环境及法治社会建设再添硕果。
原文链接:http://ln.ln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24/12/id/8316602.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