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蒙”精进】司法公信提升年丨精主业、强服务 书写“诚信建设工程”法院篇章
法者,治之端也。2024年,正蓝旗人民法院紧紧围绕司法审判中心任务,以开展“司法公信提升年”为契机,始终将“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贯穿法院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积极推进诚信建设工程,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支撑和服务。
深化司法公开
守正创新筑牢阳光司法“新阵地”
近年来,正蓝旗人民法院以智慧法院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司法公开与“互联网+”跨界融合。建立12368诉讼服务平台、法院官网、微博、微信等平台,并在微信公众号便民服务栏中嵌入国家法律法规数据库、文书模板链接,高效、便捷助力当事人查询相关信息。同时依托裁判文书公开、审判流程公开、执行信息公开、庭审活动公开等方式,全面提升司法公开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水平。2024年1-11月,公开裁判文书2605篇,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率达100%。
强化对外联络
汇聚合力赋能提质增效“新活力”
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职能作用,打造“法院+”工作室,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年内,以各种形式联络邀请代表委员95人次,通过邀请参与调解、分析化解疑难复杂案件及判后答疑和释法说理等工作,有效促进司法公信力的稳步提升。同时,广泛邀请学生代表、企业代表开展“公众开放日”“模拟法庭”“接待日”“座谈会”等活动,全面展示法院诚信建设成果。2024年11月,在执行一起劳务合同纠纷案件过程中,充分发挥政协委员协同调解优势,共破“以牛抵债”价款难议之题,被执行人现场履行剩余欠款,案件顺利执结完毕,为推动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释放能动效能
资源整合探索优化营商“最优解”
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是企业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土壤”。正蓝旗人民法院始终坚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开辟涉企案件快速办理“绿色通道”,并设立财产保全诉讼险办理窗口,向当事人发放《财产保全提示书》《申请财产保全告知书》,保障涉企案件“快立、快审、快执、快结”。1-11月,共依法审结、执结涉企案件1089件,执行到位4521.18万元,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面对金融类诉讼案件逐年增长的趋势,健全构建“保、调、立、审、执”一体解纷模式,建立健全“法院+工商联”联动解纷机制,同时集中开展地方法人银行机构不良债权案件执行及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清收处置专项工作,年内,召开地方法人银行业机构问题资产清收处置专项工作推进会2次、诚信建设金融机构座谈培训会1次,探索优化高效预防化解金融纠纷机制,助力构建健康和谐稳定的金融环境。
在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中,原告某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建材厂与被告某贸易发展有限公司签订红砖供应买卖合同,原告公司向被告公司供应红砖后,因被告公司拖欠货款长期未付诉至人民法院。受理该案后,为防止被告公司可能出现转移财产的行为,原告公司在法院的释法下采取诉前保全措施,请求冻结被告名下银行账户中存款,在承办法官启动审查程序及执行团队协调联动银行后,成功冻结被告公司存款。最终被告公司主动联系原告公司达成和解协议,履行了全部货款给付义务,案件得以圆满化解。
加速执行攻坚
齐力打好破解执行难题“组合拳”
深入推进“切实解决执行难基层实践点”工作,围绕6方面重点工作提出38项75条具体措施,并建立专项档案,强化日常调度。积极探索内外联动、立审执配合等机制,坚持前端发力,优化源头治理的实践路径。
在立案阶段,引导当事人第一时间做好财产保全工作,1-11月,共受理诉前保全案件29件,从源头破解无财产可供执行难题。坚持多措并举,将生效文书嵌入执行通知内容,通过制发《预拘留通知书》、采取担保人、担保物、第三人代为履行机制和查控评估拍卖被执行人财产等方式督促履行。深入推动“执行+公安”“执行+异地联动”机制,由旗委政法委牵头,与旗检察院、公安局联合召开2024年执行联动联席会议,进一步提高查人找物效率。严厉打击规避执行行为,1-11月,对自然人采取限制高消费措施206人次、对法人采取限制高消费措施5人次,并通过制发《预处罚通知书》《涉嫌拒执罪告知书》,对具有转移财产、躲避执行等行为的被执行人及时警示。
同时进一步巩固完善公、检、法等机关常态化打击拒执犯罪工作机制,将涉嫌拒执罪线索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加强惩戒失信与鼓励履行并重,对主动履行义务或者积极配合法院处分财产履行全部债务的被执行人出具《自动履行证明》,鼓励支持引导失信主体及时主动纠正失信行为,完成信用修复,用法治力量倡导社会诚信风尚。
原文链接:http://gy.nmgfy.gov.cn/article/detail/2024/12/id/8352278.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