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大普法”提升法治建设水平
车顶印有“你好民法典”的亲切招呼,车身刷上了图文并茂的民法典知识,连拉手都精心设计了普法二维码,方便乘客随手扫描关注……在安徽合肥地铁3号线的民法典宣传专列上,每节车厢都充盈着浓浓的法治文化氛围。
“每次走进来,感觉都是与民法典进行了一次长知识的‘对话’。”经常搭乘专列的市民刘洁告诉《法治日报》记者,这里“说”的都是与大家生活息息相关的事,天天耳濡目染,很容易就熟记在心里了。
这趟开通四个多月、已经服务上千万人次的民法典地铁宣传专列,是合肥市法治宣传教育的创新载体之一。自“七五”普法启动以来,合肥市把健全完善法治宣传教育体制机制作为重要抓手,把创新开展精准式、文艺式、便民式普法作为工作主线,全面推进法治合肥、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法治理念渐入人心,法治环境不断优化,涌现出一系列法治品牌,持续彰显效应。
完善机制强化普法责任
“店门口是你的责任区,不能堆放垃圾和货物。”巡逻到城市天地公租房附近时,包河区城管局滨湖城管办女子普法队队员唐慢发现有店主违规摆放杂物。
见对方神情有些犹疑,唐慢拿着《合肥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小册子告诉店主,“不是为难你,你看条例第十条规定的很清楚,责任区无乱设摊、无乱堆放,违规要……”一番普法后,店主心服口服地收起杂物,当即承诺“下不为例”。
唐慢所在的是合肥首支女子城管普法队,主打耐心说法、柔性执法。滨湖城管办综合科副科长倪勇告诉记者,一线执法队员任务比较重,很难细致地进行释法说理。按照普法责任制要求,建立这支亲和力、说法性更强的队伍,可以实现谁执法谁普法、边执法边普法。
为进一步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合肥市印发《合肥市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责任清单》,将普法责任单位扩大到城管、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等59家,推动各责任单位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普法宣传。同时,在全省首创普法“三责任两备案”制度,明确市直各部门主体责任、各县(市)区和开发区属地管理责任以及市普法办考核责任,规范建立普法工作年度计划备案(事前备案)和完成情况备案(事后备案)制度。
其中,市直各部门是全民普法工作的重要责任主体,结合自身执法职能和执法实践,将普法工作融入执法全过程,面向公众大力宣传本部门、本行业所涉及的法律法规。各县(市)区、开发区是普法“属地管理”机制的责任主体,应按照地域原则开展普法工作,深入辖区内的机关、乡村、社区、学校、企业、单位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教育。
“各地各部门发挥主导作用,有效促进职能工作与普法工作的有机结合。”合肥市司法局局长吴昌文说,该市还充分运用考核指挥棒,将法治宣传教育纳入市委综合考核和市政府目标管理考核内容,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的重要依据,实现普法“软任务”变“硬指标”。
普法“三式”丰富法治元素
走进合肥市望龙中学的“包包法学院”,很多学生会被一块互动屏幕吸引。只要对准面部采集摄像头挥动双臂,屏幕上就会捕捉面容进行合成处理,出现不同吸毒时期的相貌变化。如同照镜子一样,让人直观感受到毒品对身体的摧残。
“包包法学院”是蜀山区以望龙中学为试点,建立的全省首家交互式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该基地打造卡通包拯形象,设置法律鉴案室、知识擂台区、模拟法庭等展区,并运用人脸识别、体感互动、AR展示、VR体验等科技手段,让青少年在轻松玩乐中激发学法热情和兴趣。
“不同人群有着不同的普法需求,我们以领导干部、青少年、新市民为重点,分门别类地进行‘精准式’普法,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合肥市普法办副主任、合肥市司法局副局长刘健说。
“七五”普法期间,合肥市紧抓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首创非经人大任命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测试制度,2016年以来共有761名领导干部参考,一次性通过率达99.5%。注重青少年这个“重点群体”,坚持中小学法治教育课时、教材、师资、经费“四落实”,探索建立交互式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在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等活动中融入普法内容。突出新市民这个“城市新群体”,继续推进新市民普法学校、普法之家、工地学校建设,组织编印《新市民学法用法读本》,精选真实案例释法说理。
在精准普法基础上,合肥市还将文艺性与便捷性相结合,开展润物无声“文艺式”普法,连续举办5届法治漫画动画微视频征集、4届法治文艺调演等法治文化活动,创作包公断案“折子戏”等一批具有合肥文化特色的法治文化作品,形成区域法治文化品牌。拓展平台“便民式”普法,线下9个县(市)区、140个镇(街)、1691个村(居)全部完成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室)建设,线上建成村(居)法律服务微信群1533个,12348安徽法网共开通合肥店铺486家、上架合肥法律服务产品2269件,让群众触“屏”可得优质服务。
学用结合推进法治建设
仲春时节,肥西县官亭镇张祠村的千亩桃花竞相开放。桃花树下,一场“群众议事会”正在进行,围绕的议题是村民老张因家中水管反复维修不好,与物业公司产生的矛盾。
“老张你不要急,事情要依法律按规矩办,不是比谁嗓门大就行。物业公司也应该按照《物业管理条例》和物业合同做好服务保障,保证维修质量。”经村里“法律明白人”的一番劝导,老张和物业公司终于心平气和地协商好解决对策。
化解矛盾靠法,乡村治理得法,在张祠村早已成为常态。张祠村党总支委员汪梦娣告诉记者,随着普法的深入,村民法治意识和用法能力逐渐提高,涌现出一批“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参与村里的法律咨询、信访、调解等工作,村里也摸索出群众说事、分类理事、民主议事、及时办事、定期评事五位一体工作机制,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有效提升。
在普法工作的支撑推动下,法治合肥、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亮点纷呈:全国首创行政处罚案件群众公议制度,经过公议的案件,没有一起因复议或者诉讼被依法撤销、变更或者确认违法;智慧警务16个项目荣获全国创新技术奖项,法院推进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建设,诉讼服务形成“合肥经验”;创新“课堂+现场实景教学”模式,对普法骨干暨“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展开培训,并制定加强全市法治乡村建设实施意见,探索符合市情的法治乡村建设新路径。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国家级法治县(市、区)5个,省级法治县(市、区)9个;国家、省、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359个;培养农村“法律明白人”23164名,“法治带头人”1732名。
“‘七五’普法以来,市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政协支持、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普法格局基本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渐成习惯。”吴昌文说,下一步,合肥市将持续深入开展宪法法律宣传,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不断深化法治文化建设,奋力实现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城市“四连冠”,为全市聚力打造“五高地一示范”贡献法治力量。
稿件来源:2021年4月19日法治日报——法制网
原文链接:http://sft.ah.gov.cn/zhzx/pfxc/55647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