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新发展 打造“徽风皖韵”法治文化品牌
开展公民旁听庭审活动8646场,共有31万余人次参与;建成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350个,累计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1.5万余场次……7月22日,安徽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关于全省“七五”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情况的报告。
报告指出,五年来,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得到深入宣传,全省公民的法律意识得到增强,机关单位依法办事水平和能力得到提升,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不断深化,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明显提高,法治宣传教育各项工作任务得到了较好落实。
“七五”普法期间,安徽省恢复成立安徽省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守法普法协调小组,制定小组成员单位工作制度、工作职责,全省16个省辖市均成立相应机构并建立相应工作制度。还制定了任务分解方案,发布年度全省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要点和重点普法目录,建立责任清单、任务清单,推动普法责任制落地生根。
“紧贴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做到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法治宣传教育就跟进到哪里。”安徽省司法厅副厅长夏月星作报告时说。
报告指出,安徽省组织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法治宣传、“送法进万企”、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普法宣传等重点活动,深入组织开展“防控疫情、法治同行”专项法治宣传行动,并在全省普遍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多形式多角度持续开展民法典学习宣传,全民普法有声有色。
围绕重点普法对象,各地各部门积极落实党委(党组)中心组学法、领导干部集中学法等制度,通过举办法治讲座、旁听案件庭审、开展宪法法律知识测试等形式,不断丰富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方式方法,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接受法律知识培训3万余人次,公务员法律知识培训70万余人次。同时全面贯彻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共有1.7万余所中小学校配备了专兼职法治副校长(辅导员),建成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350个,累计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1.5万余场次。
安徽省还在全国率先出台加强全省法治文化建设的4部规范性文件,大力实施法治文化“千百十工程”和法治文化“四入行动”,建立“安徽省优秀法治文化作品资料库”,利用“报、网、端、微、屏”,组织开展各类专题宣传活动,形成线上线下相互补充,全方位、多层次的普法大格局。“七五”普法期间,全省共建成法治宣传教育基地829个、法治公园(广场、长廊)2395个,成立群众性法治文化团体852个,每年组织开展法治文化活动5000余次。
“各地利用合肥‘折子戏’、安庆‘黄梅戏’、池州罗城民歌和‘青阳腔’等艺术形式创作了一大批法治宣传作品,受到人民群众喜爱,形成了淮南‘豆娃说法’、淮北‘茶馆普法’等地方特色普法品牌。”夏月星说。
为保障普法工作开展,全省各市、县均将法治宣传教育纳入政府年度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纳入市、县(市、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考核和机关效能考核,普法工作考核体系得到逐步完善。一些地区和部门还将普法纳入党风廉政考核、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以及本系统年度实绩考核和年度目标考核,实现普法工作考核“四个纳入”。
报告指出,下一步安徽省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造“徽风皖韵”法治文化品牌,继续深入贯彻实施《安徽省多元化解纠纷促进条例》,适时提请省人大常委会修订《安徽省法治宣传教育条例》,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推进普法与依法治理有机融合,着力提高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记者范天娇
稿件来源:2021年7月27日法治日报
原文链接:http://sft.ah.gov.cn/zhzx/pfxc/55826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