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政声:政治引领是市域社会治理的重要治理方式,如果缺失,市域社会治理就丢掉了灵魂!
政治引领既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重要经验,也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特色,更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要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治理,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切实加强政治引领,这是我们区别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治理的本质所在。如果没有政治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就失去了本质属性、丢掉了灵魂,“中国之治”就谈不上“中国特色”。
过去,一些地方和有的干部对“政治”作为一种治理方式认识不到位甚至存在误区,工作中未能充分体现,推进中未得到有效落实。实际上,政治引领既有目标要求,也有工作任务,还有抓手载体,是一种重要的治理方式。我们要正确把握社会治理现代化必须坚持政治引领的逻辑必然,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本色必然要求政治引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必然要求政治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属性必然要求政治引领,切实增强政治自觉,提升政治能力,充分发挥政治引领的先导性、根本性、决定性作用,更好地运用政治思维和政治方式,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如何进一步认识、发挥和强化政治引领作用,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理论课题和实践命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探索。
一、把握政治方向,最根本的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道路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根本遵循。我们要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全面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
——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要不断提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农村、进社区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并体现到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行动和实效上;进一步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界人士感悟思想伟力,增强政治向心力,自觉听党话、跟党走,更加主动投身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论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理念、增强一以贯之防范风险的忧患意识、增强全周期管理意识、增强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等一系列对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理论的新境界,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要牢牢把握其核心要义,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引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要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抓好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宣讲,善于运用“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的鲜明对比、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巨大成就,以及抗击疫情、脱贫攻坚等群众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为人民的初心使命,深刻体悟中国共产党能、马克思主义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不断提升“强国有我”的自尊自信自豪,主动做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参与者、建设者。
二、完成政治任务,最主要的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大决策部署,确保党的工作大局和大政方针在市域社会治理中得到充分体现
市域层级关键、地位重要、作用独特,承担着执行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重大责任。我们要坚持以党中央的中心为中心、以党中央的大局为大局,做到党中央决策部署到哪里、市域社会治理就跟进到哪里。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总体思路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的主题。谋划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长远战略,要胸怀“两个大局”,服务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制定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中长期规划,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衔接配合,确保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前进步伐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步伐协调统一。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目标任务要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要着力推动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重大决策在市域落地,在研究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各项任务时,充分体现打击更主动、防范更严密、反应更灵敏、处置更高效的要求,实现从被动保平安向主动创平安转变。要着力推动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的重大决策在市域深入实施,对照每年抓几件实事的要求,逐一分解任务、压实责任,确保除恶务尽、黑恶势力不再祸害百姓。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政策措施要落实党的大政方针。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出台重大决策、制定政策措施都要着眼“稳”这个大局,在确保社会稳定的前提下有所创新、有所进取。要立足高质量发展,完善加强产权保护、维护契约自由、促进公平竞争、鼓励诚实守信的制度机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高效能治理、群众高品质生活。要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构建维护市域安全的制度体系,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市域自身安全又重视区域共同安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安全风险的底线。
三、发挥政治优势,最关键的是加强党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集中统一领导,做实做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指挥体系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省、市、县、乡、村五级党组织作用,努力打造权责明晰、高效联动、上下贯通的社会治理指挥体系,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优势。
——要建好建强市域“前线指挥部”。完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领导协调机制,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群团助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体制。市委在市域社会治理中要发挥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按照管方向、管政策、管原则、管干部的要求,加强党对社会治理工作的领导。市委主要负责同志是平安建设第一责任人,要切实负起责任,及时牵头研究解决市域社会治理重大问题。市委政法委要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督办落实等作用,确保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各项工作落实落细。要着力打造市级实体化、集成化、智能化的指挥中枢,形成信息研判、力量调配、协调处置、舆论引导等工作强大合力,确保重大风险防控化解在市域。
——要全力打造基层“前沿战斗堡垒”。推进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加强乡镇(街道)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综合管理权、统筹协调权和应急处置权,配强用好乡镇(街道)政法委员,整合基层社会治理资源,健全“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要加强村(社区)党组织建设,构建基层党组织主导整合资源、服务群众、联防联治的工作格局。要织密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进一步细分服务管理单元。要强化平战结合,推动各类力量下沉社区、网格,形成“平时组团服务、战时组团攻坚”的机制。探索在城市社区打造“红色物业”,推进社区、物业两支队伍融合发展,使“红色物业”队伍成为社区党的工作队伍,把党的触角延伸到千家万户。
四、凝聚政治力量,最重要的是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的市域社会治理格局,引导全社会更加自觉投身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实践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责任大、要求高、任务重,需要凝聚市域各方面的力量,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形成多元主体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协同共进的生动局面。
——要发挥党员干部“先锋队”作用。推动市域各级各单位领导干部牢固树立责任意识,主动担当作为,确保本领域业务工作与防控风险、保障安全、维护稳定工作同步推进,特别是要落实领导干部接访包案机制,切实解决群众合理合法诉求,最大限度把矛盾问题解决在本地本单位。要发动党员当好先锋模范,在各自岗位上履职尽责,防止因工作失职失责造成风险隐患。要组织党员下社区、进网格,做到平时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示范引领身边群众共同参与社会治理。
——要发挥人民群众“主力军”作用。人民群众是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最大力量。要广泛发动群众,丰富社会治理的内容和载体,拓展网上网下渠道,吸引更多群众参与。要充分相信群众,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在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更好通达社情民意、平衡各方利益、汇聚民智民力。要重视激励群众,弘扬见义勇为精神,加强群防群治工作,提供更多精神鼓舞、物质保障和法治支持,让群众在参与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感受到社会尊重、价值实现。
——要发挥社会各界“助推者”作用。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社会各方的共同事业,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要推动市级各有关方面科学设置社会治理现代化议题,拓展对话参与平台,让社会各界人士了解、关心、支持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健全奖励补偿机制等办法,发挥社会组织重要作用。要健全促进市场主体履行社会责任的激励约束机制,鼓励企业利用技术、数据、人才优势参与社会治理现代化。要拓宽新社会阶层参与渠道,创新组织化管理和联络动员机制,确保依法有序参与社会事务。
五、净化政治生态,最基本的是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确保市域社会治理风清气正
政治生态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活现状以及政治发展环境的集中反映。政治生态好,人心就顺、正气就足;政治生态不好,就会人心涣散、弊病丛生。要把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作为政治引领的紧要任务来抓,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
——要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促进党风净化。要推动党委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教育督促党员领导干部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为方面守好规矩,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讲政治,在歪风邪气面前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要巩固和发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彻查对党不忠诚不老实的“两面派”“两面人”,彻底清除政治隐患。要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突出问题,激浊扬清、正风肃纪,以优良党风促进市域政治清明、正气充盈。
——要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促进政风优化。推动建设服务型政府,聚焦政务为民、便民利企的目标,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机制,增加服务内容、改进服务方式、减少审批环节、提升服务效能、降低服务成本,为群众提供更多更优的公共服务产品。推动建设诚信政府,以政府的守信践诺为社会树立良好风范,坚决防止政策朝令夕改、新官不理旧账等问题。推动建设廉洁政府,健全完善行政机关权力清单,加强对资源开发、国有企业经营等重点领域的监督,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树立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政府形象。
——要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促进民风淳化。要突出教育引导,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弘扬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勤俭节约等社会风气。要突出典型感召,广泛开展平安之星选树、身边好人宣传等系列活动,让凡人善举层出不穷、向上向善蔚然成风。要突出打击整治,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对“黄、赌、毒、拐、骗”等违法犯罪行为露头就打,对低俗网红、无底线审丑等社会乱象全面整治,对金钱至上、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想有力鞭挞,引导广大群众明是非、辨善恶、守诚信、知荣辱。
六、防控政治风险,最突出的是铲除影响政治安全的土壤,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
政治安全是党和国家安全的生命线。当前,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日益上升,政治安全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要把防控政治风险作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首要任务,筑牢防范境外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活动的铜墙铁壁。要深化严打暴恐专项行动,坚决铲除暴恐活动滋生土壤。要善于从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中发现政治端倪,透过社会现象看到背后政治安全风险,积极稳妥予以处置。要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进依法治网,加强网络引导,共同营造文明健康的网上精神家园。
七、强化政治担当,最紧迫的是大胆探索创新可借鉴可推广的试点经验,确保政治引领成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有效方式
通过试点推动创新,为面上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始终坚持的重要工作方法。“政治引领”作为一种治理方式,还没有系统经验可循,更加需要各地各部门强化政治担当,以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为契机,解放思想、大胆实践,探索并丰富“政治引领”的实现路径和形式,更好带动面上工作。
——要积极探索。“政治引领”是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每个地市都要将“政治引领”更好地运用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全过程。认领“政治引领”试点项目的地区要落实“全面建、重点创”要求,集中资源力量创新创先创优,努力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打造省内最佳、全国一流的典型样板。省级党委政法委要用好“试验田”,加强包联指导,多交重点难点任务,推动“政治引领”趟出新路子。
——要交流借鉴。各地上报的“政治引领”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成果材料,中央政法委将通过政法刊物、政法新媒体等方式,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各省级党委政法委要通过组织召开本省试点交流会等,推动形成互学互促、你追我赶的浓厚氛围。48个认领了“政治引领”项目的地区,要探索举办“政治引领”试点创新研讨会,可通过轮值主办的方式,加强横向交流,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要总结提升。各地要坚持边实践边总结,持续打磨,不断提炼,优化“政治引领”的经验,并及时转化为制度机制,促进长效常治。省级党委政法委要加强对“政治引领”经验的提炼总结,及时将本省各地的创新做法和有效经验在全省面上推开,变“盆景”为“风景”。
——要系统集成。明年结合试点验收评估,中央政法委将组织最佳创新案例评选、汇编、集成,推出一批“政治引领”成熟样板。会同中央有关单位充分运用试点成果,将地方探索汇聚为系统经验、上升为顶层设计,更好地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走深走实。
原文链接:http://sft.shaanxi.gov.cn/yw/hydt/50922.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