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在毕节市的“诗和远方”
《民法典》在毕节市的“诗和远方”
——毕节市《民法典》宣传有温度接地气,走近群众走进生活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更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毫无疑问,这部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的法典,将在很长时间内深刻地影响社会公众工作和生活方方面面。民法典的实施,将是我国法治建设领域中的一件大事,这不仅体现在立法、司法、执法等环节和程序中,也需要每一位公民、每一个民事法律主体参与其中,尊重法律、敬畏规则。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扎实推进民法典普及教育工作,切实将民法典精神融入到群众日常生活之中,推进法治毕节、法治社会建设,在毕节新的起点上全面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向新发展理念示范区的新跨越,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实现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迈向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历史节点上,毕节市司法局联合各单位,各县(市、区)组织并开展了以“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为主题的系列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把“法治毕节”示范创建作为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把全面依法治市各项要求落实到每个基层组织,不断健全基层治理体系,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重点围绕民法典精神、内容进行,使民法典宣传有温度接地气,走近群众走进生活。
“民以吏为师”
一是毕节市坚持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尊法学法,把宪法法律和党内法规列入了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年度学习计划,组织开展了集体学法,原则上每年一次以上,结合毕节市实际,制定印发了《毕节市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工作实施意见》等方案,把领导干部学法各项要求落到了实处,增强了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公务员等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二是为全面提升基层普法队伍民法典学习宣传的能力和水平。按照《省委依法治省办关于开展推进民法典实施贵州省基层普法队伍“万人大培训”的通知》(贵法办发〔2021〕14 号)要求,市法宣办制定线下指导方案,进一步掀起学习宣传民法典的热潮,毕节市及时启动推进民法典实施贵州省基层普法队伍“万人大培训”线下指导工作,积极组织省级专家,市民法典宣讲团成员对村(居)法律顾问以及以村“社区”“两委”成员、基层人民调解员、网格员、村(居)民小组长等为重点的“法律明白人”进行培训,培养一批基层法治宣讲员,打造一支庞大的民法典普法队伍。学习民法典中关于民事活动中平等、自愿、公平、诚信等基本原则,学习掌握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民事权益的方法路径。目前全市共开展“万人大培训”线上80余场,线下390余场,培训人数17万余人。
进一步将全民普法和守法实践引向深入,引导广大群众深刻认识到民法典既是保护自身权益的法典,也是全体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循的规范,养成自觉守法的意识,形成遇事找法的习惯,培养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夯实法治毕节建设基础,为毕节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法治氛围。在具体的实践中,领导干部把对法治的尊崇、对民法典的敬畏,转化成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为群众学习运用民法典做好表率。
“身怀爱民之心,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民法典作为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对社会公众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民法典的精髓要义要及早地植根于广大群众心中,树立起对民法典的信仰。毕节市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把民法典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写进“八五”普法规划,特别是加大民法典在大中小学法治教育中的内容占比。
同时,利用“小手拉大手”的形式,激发广大家长对民法典的学习积极性,产生“1+1>2”的效果。把民法典普法宣传与公共法律服务、矛盾纠纷化解、法治文化建设、法治乡村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民族团结,全面助力推进乡村振兴。深入推进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大力开展村(社区)法律顾问宣传工作,全市实现了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全覆盖。培育一批“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引导群众依法解决矛盾纠纷。
大方县在289村居派驻100个民法典讲师团,在示范村中派驻驻村法律顾问,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反映民意、调解纠纷、法律援助和代理诉讼等服务。百里杜鹃管理区金坡司法所排查到一位年迈八旬的老人反映子女赡养问题,迅速同该乡的“法律明白人”组成调解小分队了解情况,对案件进行简单分析并形成调解方案,分别从道德和法律的角度进行调解,向当事人宣传讲解了《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条内容,经过调解,一桩积累多年的赡养纠纷得以圆满解决,父子关系得到改善。2021年6月截止目前,全市共成功化解矛盾纠纷3500余件,主要涉及婚姻家庭、邻里关系及土地、财产纠纷、移民搬迁、扶贫工程项目合同签订、赡养继承等民生问题。
目光下移,深刻关注基层
在宣传学习民法典过程中,我们把目光下移,深刻关注基层这一主体,在采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宣传的基础上,带着为民的情怀和温度,走进基层社区、走向田间地头,采用和群众最密切的案例,通过以案释法的形式,为他们解决心头的种种疑惑,增强学习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培养广大群众解决问题要靠法律的意识和能力。
充分发挥“新时代农民讲习所”“法律道德讲堂”的阵地作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良好家风,培育富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的乡贤文化。组织开展群众性普法宣传活动8万余场。探索推出系列新媒体普法、山歌普法等形式,引导全社会形成了浓厚氛围。开展法治惠民服务工程,立足更好服务群众、释放法治红利,全市先后建成280个矛盾纠纷多元调处中心、426个专业性行业性矛盾纠纷化解平台、360个公共法律服务平台、285个综治信息管理平台。充分利用接近群众的方法和特点,弄清群众真实诉求,做到就地开庭,当庭调解,当庭裁判,当庭执行,让原、被告双方在心服口服的情况下,摒弃前嫌握手言和,真正做到“定纷止争”,“案结事了”。
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唯有通过持续的、有针对性的宣传和教育,民法典的法律精神才能融入公众日常生活,民法典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目标,才能更好更快地落到实处。
原文链接:http://sft.guizhou.gov.cn/xwzx_97/sxdt/202111/t20211125_7179741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