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政策法规网!
政策法规网

首页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惠农工程 >正文

创新“12345”工作思路 着力提升为群众办实事能力

时间:2019-11-13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作者:佚名 浏览量: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司法局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司法局按照“争第一、创唯一”工作要求,创新“12345”工作思路,构建具有时代特征、江宁特色的司法行政品牌。近年来,江宁区司法局先后荣立司法部集体一等功、全国司法行政先进集体,被江苏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江宁区调委会荣获“全国坚持发展‘枫桥经验’表现突出集体”。

  “1”:围绕一个目标,推动司法行政工作争先进位

  近年来,江宁区司法局围绕“全国先进、全省一流”的目标,在改革创新上凸显五个“亮点”:强化顶层设计,率先探索法务专员工作;强化源头治理,率先实践“枫桥经验”江宁办法;增强服务实效,率先组建“1+3+N”法律服务团队;整合普法资源,率先建立“谁执法谁普法”履职评议工作;强化严管严控,率先推进“1+4”矫正分中心建设。

  “2”:抓住二个重点,促进司法行政业务领跑全国

  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全面开启以“府院联动”化解行政争议的新模式,印发《关于做好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的实施意见》,建立江北新区法院江宁巡回审判点和江宁区行政争议化解工作站,通过诉讼调解和非诉调解的无缝衔接,实现行政诉讼发案量下降、败诉率下降、诉前化解率提升。

  总结形成“‘枫桥经验’江宁办法”。制定《关于坚持发展“枫桥经验”三年行动计划》,创新建立非诉讼纠纷解决综合平台“1+3+N”模式,在江宁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立1个区非诉讼服务中心,在江宁区人民法院、开发区人民法院、信访局分别设立非诉讼服务中心分中心,在10个街道、201个村(社区)全部成立非诉讼服务中心。

  “3”:打造三块阵地,推进司法行政业务创新突破

  打造法律服务产业园“新阵地”。引入优质法律服务机构落户江宁,形成江宁特色法律服务业集群,打造成以法律服务为核心,以金融、保险、会计、税务、司法鉴定等专业服务机构为联盟,以行政审批、仲裁、复议为配套的一站式综合性服务平台。

  打造社区矫正“1+4”精准矫正阵地。以争创全国首批“智慧矫正中心”为契机,建设1个区级社区矫正中心和上峰、禄口、陶吴、谷里四个矫正分中心,区中心统一办理,分中心指导片区司法所开展活动,实现中心与分中心各有侧重,互为补充。

  打造“江宁智慧司法”指挥阵地。利用“互联网+”服务网络中枢与“12348”协调指挥中心联通的热线呼叫、网络服务、公共法律服务、网络视频监控四个子平台,实现机关、司法所、律师事务所信息即时共享,方便对全区民情数据的实时抽取。

  “4”:实施四项工程,提升服务党委政府能力

  培育“法律明白人”工程。依托“五个一”工作法,走出一条具有江宁特色的乡村善治之路。从全区村(社区)“两委”成员、“五老”人员、热心村民等甄别优选出一批后备力量,培育成一支懂法律、热心公益、扎根基层的群众自治队伍。

  建设企业法律服务中心工程。统筹调度全区优质法律服务机构和人员,主动参与开发园区重大决策、规范性文件等合法性审查,利用在德国、泰国设立的“一带一路”海外法律服务中心优势,率先推出“一带一路”法律服务产品。

  创建“江宁·博望跨界”一体化法律服务工程。签订一体化战略合作协议,成立领导小组,制定五年发展规划,在丹阳司法所建立一体化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成立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设立两省监狱罪犯与家属“远程会见室”。

  助力长江经济带法治保障工程。充分利用新媒体,依托法治动漫、公益广告等形式宣传绿色环保理念,重点围绕长江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社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思想认识。

  “5”:办好五件实事,深入践行司法为民根本立场

  办好“法治建设聚民心”。深化法治江宁建设,打造“立法民意直通车”,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听取立法基层联系点意见等立法工作机制,顺利通过中央依法治国办专项督察,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满意度达到93%,位列全市第一方阵。

  办好“人民调解舒民心”。融入“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体系,开展无死角、全覆盖的纠纷排查,及时调处企业生产经营和疫情防控引起的矛盾纠纷。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实现区、街、村(社区)家事调解组织网络全覆盖。

  办好“法律服务惠民心”。服务“六稳”“六保”,强化民生司法保障,完善法律援助基层站点建设,推行“免费公证+不动产登记”工作模式。出台10项优化营商环境举措,开展“法治助企2+N”公益活动,走访企业672家,法治体检245家,共收集到涉5大类244个法治问题。

  办好“法治宣传入民心”。不断升级法治宣传载体,在石塘社区建成南京市首家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成“省级法治文化示范点”3处,“市法治文化宣传教育基地”24个,“一街一品”建成率达100%。积极打造“法治进校园”“小司普法课堂”“百村(社区)法治巡讲”等法治宣传品牌。

  办好“关爱帮扶连民心”。推进“刑罚执行一体化”志愿者帮扶行动,强化心理疏导、损害修复,为罪犯困难家庭的未成年子女送去学习、生活用品和助学金。继续扩大“回归加油站”建设面,落实职业技能培训,推介招聘信息,推荐工作岗位,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


原文链接:http://www.moj.gov.cn/pub/sfbgw/fzgz/fzgzggflfwx/fzgzrmcycjfz/202206/t20220621_45790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策法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政策法规网 www.zcfgw.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69940054,010-80447989,监督电话:1727675229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