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尺巷百年礼让智慧 助力安徽基层治理“蹚”出新路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安徽省桐城市六尺巷考察时指出,人民内部矛盾要用调解的办法解决。六尺巷体现了先人化解矛盾的历史智慧,要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场所,发挥好中华民族讲求礼让、以和为贵传统美德的作用,营造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环境。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近年来,安徽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打造“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等特色调解品牌,构建“一站式”安徽特色解纷体系,实现社会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化解”,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调解服务,推动基层矛盾纠纷化解从碎片化治理向集成治理转变。今年上半年全省共调解矛盾纠纷29.1万件,调解成功率98.7%。
百年巷陌回响礼让和谐之音
六尺巷长约100米、宽2米。几百年来,其所传达的“以礼为先、以让为贤、以和为贵”理念产生深远影响。
据《桐城县志略》记载,清代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家人与邻居吴家发生土地纠纷,写信向远在京城的张英求助。张英收信后回诗一首——“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人收到回信豁然醒悟,主动退让三尺,吴家备受感动,亦让出三尺。
和合共生,天下大同。“和”是最具文化内涵的文字之一,也是基层治理追求的价值目标。如今,六尺巷,已不仅是一处地名、一个典故,还成为了一种基层治理工作方法——“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2023年,“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被写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入选全国“枫桥式工作法”。
近年来,桐城市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六尺巷”文化,形成以“党建领事、礼让和事、村民说事、多元解事、网格管事、群力防事”为核心的“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探索出一条基层治理新路径,为丰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层治理体系提供了鲜活样本。目前,桐城已建成300个“六尺巷调解工作室”。
“作为一名六尺巷边的基层人民调解员,我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传承好六尺巷文化,将六尺巷‘谦和礼让、知进退、和为贵’的智慧,融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实践中,有效运用‘听、辨、劝、借、让、和’六步法引导矛盾双方互相礼让,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预防在萌芽状态,扎实推进源头治理工作,提升源头治理实效。”桐城市司法局文昌司法所所长鲁振国说,群众利益无小事,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理念,运用专业的法律知识,耐心释法明理,积极引导群众有事谦和礼让敞开说、遇事明理多协商,众人的事众人商量,推动形成礼让和谐的良好民风,维护社会和谐安定。
“总书记亲临六尺巷,是对我们莫大的关怀,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也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桐城市委书记章周中说,这么多年,在打造“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的过程中,桐城始终与时俱进,从未停止探索。下一步,桐城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继续将六尺巷故事蕴含的谦和、礼让、和谐的精神文化注入基层治理,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源头治理、多元共治、和谐共享的基层治理之路走得更好、更远。
六尺巷智慧融入江淮基层治理“心法”
近年来,与桐城市毗邻的怀宁县以“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为指引,将六尺巷文化中“和为贵”的理念和“谦和礼让”的美德深度融入到群众行为举止中,从源头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蹚出一条多元共治、和谐共享的基层治理之路。
10月15日傍晚,不少村民聚集在怀宁县马庙镇育儿村党总支书记丁士胜家中,你一言我一语开启“乡村夜话”活动。“村里路灯安装不够,能不能多安几个”“村里垃圾桶不够多,扔垃圾要走很远很不方便”……针对村民提出的问题,镇村干部耐心聆听,回应群众诉求。
马庙镇党委书记汪敏说,“乡村夜话”已然成为搭建干群关系的重要桥梁。据统计,马庙镇已开展“乡村夜话”180多次,收集整理群众意见200余条,争取资金1733.8万元,解决了农业生产、道路维修、村容村貌整治、危房改造等与老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的诸多问题。
2023年以来,怀宁县以“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为指引,创新开展“乡村夜话”活动,搭建党群干群面对面交流沟通平台,着力打通乡村治理“最后一公里”,为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正如怀宁县这般,“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已在江淮大地处处生根发芽。“我们的六尺巷,已经成为社会治理的一个地方品牌,还输出到了其他省份。”桐城市文昌街道六尺巷社区党总支书记张耘说,他和同事们将继续共同协力,让“六尺巷调解室”成为社区工作的一块金字招牌,更好发挥六尺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场所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给予我们基层调解员极大的鼓舞!我们将积极探索传统文化在人民调解工作中的运用,在调解工作中弘扬中华民族相互礼让,以和为贵的传统美德。”淮北市濉溪县临涣镇茶馆调解委员会主任王士宏说。
“我们将把地方特色文化融入到基层治理之中,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调解法。在调解过程中让群众能够互相包容互相理解,把矛盾化解在基层。”亳州市涡阳县司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伟说。
安徽持续打造特色解纷品牌
据了解,近年来,安徽创新推进人民调解工作,探索“一站式”解纷体系建设。选取合肥、淮南、马鞍山、宣城和池州等5个市开展试点工作,探索构建“实体与网络”平台叠加、“集中与分散”模式并行、融会贯通“省、市、县、乡、村”五级矛盾纠纷的预防调处化解枢纽。试点地市高位推进,通过整合解纷资源,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同时,完善调解组织网络。完善“县区、乡镇、社区、网格”四级调解网络,我省乡镇(街道)、村(社区)调解组织实现全覆盖。推进市、县两级交通事故、医疗纠纷、劳动争议、物业、知识产权等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目前,全省村级调委会1.7万个,乡镇(街道)调委会1500多个,各类行专调解组织1100多个。围绕打造“社情民意收集点”“法律政策宣传点”“矛盾纠纷化解点”和“公共法律服务点”,在全省创新开展“百姓评理说事点”建设,建成“百姓评理说事点”1.6万个,多元化解工作在村一级落地生根。
此外,安徽持续打造特色解纷品牌。深入挖掘地方文化渊源,将“枫桥经验”与江淮地域文化、法治文化紧密结合,推动法治、自治、德治一体有机融合,全面打造“徽风皖韵”解纷品牌。持续深化推广皖北“一杯茶”、皖中“六尺巷”、皖南“作退一步想”、宣城“握手言和”调解法、阜阳“四事四权”等特色调解法,推动我省调解品牌建设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安徽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罗建华表示,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统筹推进“八五”普法和社会治理工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法治文化,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基础性作用,推进“一站式”安徽特色解纷体系建设,进一步擦亮“六尺巷”中华传统文化品牌、特色调解品牌。(记者汪乔)
原文链接:https://sft.ah.gov.cn/zhzx/sfyw/5755558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