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演讲(附全文)
11月1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向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发表题为《坚持可持续发展 共建亚太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11月1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向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发表题为《坚持可持续发展 共建亚太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
习近平指出,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亚太地区应该勇担时代责任,发挥引领作用,坚定朝着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目标迈进。
第一,全力抗击疫情。越是困难时刻,越要坚定信心,越要沉着勇毅。面对这场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世纪考验,亚太各经济体和社会各界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弘扬科学精神,团结一心,努力赢得抗击疫情的彻底胜利。
第二,坚持开放合作。各方要把握大势,积极主动扩大开放,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顺畅,推动经济复苏,实现联动发展。要坚持向前看、朝前走。亚太地区不能也不应该回到冷战时期的对立和割裂状态。
第三,推进绿色转型。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落实好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和《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成果,共同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协调好经济增长、民生保障、节能减排,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
第四,积极推进创新。要加速科技和制度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强亚太成员科技创新协作,为科技发展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环境。工商界要努力成为研发投入、成果转化的主力军。
习近平强调,中国经济发展一直同亚太区域合作进程相融相伴。中国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将为亚太地区带来更大机遇。
中国将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为亚太经济发展提供助力。中国致力于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推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进展,打造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格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不断夯实中国经济长远发展根基,并为亚太及全球工商界来华投资兴业提供更好保障。
中国将推进全面绿色转型,为亚太及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中国将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定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统筹低碳转型和民生需要,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欢迎亚太工商界积极参与,共创绿色发展未来。
中国将致力于促进合作共赢,为亚太经济发展添砖加瓦。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坚定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加强全球减贫、粮食安全、发展筹资等领域合作,为亚太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
全文如下
坚持可持续发展 共建亚太命运共同体
——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
(2021年11月1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
各位工商界朋友,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很高兴再次同大家见面。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亚太地区一直是世界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并率先在本次危机中呈现复苏势头。值此历史关头,亚太地区应该勇担时代责任,发挥引领作用,坚定朝着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目标迈进。
第一,全力抗击疫情。早日走出疫情阴影、实现经济稳定复苏,是亚太地区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越是困难时刻,越要坚定信心,越要沉着勇毅。几十年来,亚太地区在应对危机中获得进步、在战胜挑战中走向辉煌。面对这场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世纪考验,亚太各经济体和社会各界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弘扬科学精神,团结一心、守望相助,努力赢得抗击疫情的彻底胜利。
我们要支持彼此抗疫努力,在检测手段、治疗药物以及疫苗研发、生产、互认等领域加强合作,切实形成抗疫合力。要把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共识落到实处,促进其公平合理分配,确保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共同弥合“免疫鸿沟”。
第二,坚持开放合作。开放是人类社会繁荣进步的必由之路。30多年来,从《茂物目标》到《布特拉加亚愿景》,从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到高标准自由贸易区建设,亚太地区保持较长时期快速发展。归根结底,这得益于打造开放型经济格局的努力,得益于构筑互信、包容、合作、共赢的亚太伙伴关系。
无论世界形势如何演变,亚太经济韧性好、动力强的优势不会改变。各方要敞开胸怀,把握大势,积极主动扩大开放,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顺畅,促进资源要素有序流动,推动经济复苏,实现联动发展。要坚持向前看、朝前走,反对歧视性、排他性做法。以意识形态划线、搞地缘政治小圈子,终究是没有前途的。亚太地区不能也不应该回到冷战时期的对立和割裂状态。
第三,推进绿色转型。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基本的公共产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亚太地区要把绿色作为疫后复苏的底色,努力做科学应对气候变化的领航者。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落实好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和《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成果。发达经济体要秉持共同体意识,为发展中经济体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他们提高环境治理能力,共同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
绿色低碳转型是系统性工程,必须统筹兼顾、整体推进。亚太地区目前仍有1亿多赤贫人口,部分经济体在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领域面临缺口,粮食安全、能源保障等方面依然脆弱。没有发展,就不能聚集起绿色转型的经济力量;忽视民生,就会失去绿色转型的社会依托。我们要准确理解可持续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协调好经济增长、民生保障、节能减排,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
第四,积极推进创新。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我经常说,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亚太地区具有独特智力资源和深厚创新传统,孕育了许多新技术、新产业、新机制,一直是全球创新发展领头羊。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制造技术方兴未艾,为促进经济增长,应对重大疫病、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挑战提供了保障。
我们要加速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使创新成为统筹经济发展和绿色转型的有力支撑。要加强亚太成员科技创新协作,为科技发展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环境。工商界处于科技创新前沿,要努力成为研发投入、成果转化的主力军。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一直同亚太区域合作进程相融相伴。中国已经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将为亚太地区带来更大机遇。
——中国将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为亚太经济发展提供助力。中国致力于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推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进展。中国将打造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格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鼓励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发展。中国已批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并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将在履约和谈判进程中继续压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推动农业和制造业全方位开放,加大服务业开放力度,依法给予内外资企业同等待遇。
“正其末者端其本,善其后者慎其先。”最近一段时间,中国有关部门正完善落实反垄断法规,加强对国内部分行业监管。这既是推动中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世界各国惯常做法。我们将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平等对待各类市场主体,打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不断夯实中国经济长远发展根基,并为亚太及全球工商界来华投资兴业提供更好保障。
——中国将推进全面绿色转型,为亚太及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我曾在中国黄土高原的一个小村庄生活多年,当时那里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百姓生活也陷于贫困。我那时就认识到,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己。中国将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国将坚定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去年我提出碳达峰目标及碳中和愿景以来,中国已经制定《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加速构建“1+N”政策体系。“1”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指导思想和顶层设计,“N”是重点领域和行业实施方案,包括能源绿色转型行动、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循环经济降碳行动等。中国将统筹低碳转型和民生需要,处理好发展同减排关系,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中国减排行动是一场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尽管任务极其艰巨,我们将驰而不息,为全球绿色转型作出贡献。中国减排行动也将带动规模庞大的投资,创造巨大市场机遇和合作空间。我们欢迎亚太工商界积极参与,共创绿色发展未来。
——中国将致力于促进合作共赢,为亚太经济发展添砖加瓦。中国一直积极融入亚太区域合作,始终是亚太开放合作的推动者。中国将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中国将坚定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促进亚太互联互通,维护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顺畅,深化同各方在电子商务、数字物流等领域合作,为亚太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
我在今年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呼吁关注发展中国家发展需求,保障他们的发展空间,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中国愿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推动加强全球减贫、粮食安全、发展筹资等领域合作,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长期以来,广大工商界朋友是中国发展的亲历者、参与者,希望大家继续关心和支持中国发展,在合作中实现共赢,做亚太大家庭团结和繁荣的促进者、贡献者。
谢谢大家。
原文链接:http://sft.shaanxi.gov.cn/yw/gzdt/51099.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