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拨打电话虚构事实 冒充近亲属专骗老人
有这样一类不法分子,他们随机拨打电话冒充被害人近亲属,虚构事实向被害人索要钱财,虽然这种手段拙劣也容易被识破,但依然有一些老年人上当受骗。近日,商丘市中级法院就判决了这样一起案件,法官以案说法提醒老年人擦亮眼睛,谨防网络诈骗。
案情回顾
2020年7月16日,被告人张某某随机拨打电话冒充被害人郭某某(女,70岁)之子,以打伤他人为由,向郭某某索要钱款。郭某某未加核实、信以为真,按照张某某指示汇款5800元。同月29日8时许,张某某又打电话冒充被害人王某某(男,71岁)之子,以开车出事故将他人碰伤为由,要求王某某转账。王某某同样未加核实、信以为真,向张某某提供的银行卡汇款1.5万元。
王某某发现被骗后报案,张某某被公安机关抓获。另,张某某曾因犯诈骗罪于2021年3月30日被判处有期徒刑8个月,并处罚金5000元。
法院判决
夏邑县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张某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虚构事实的方法,通过电话诈骗的手段,骗取他人钱财,数额较大,其行为构成诈骗罪。张某某系在刑罚执行完毕之后发现漏罪,多次诈骗,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系主犯,又有多个酌情从重处罚情节。据此,法院判处张某某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5000元;违法所得14200元予以追缴,上缴国库。
被告人张某某不服一审判决,提出上诉,请求适用缓刑。商丘市中级法院于2022年5月10日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法官说法
商丘市中级法院员额法官:崔召选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猖獗,已进入“全民反诈”时期。就本案而言,被告人随机拨打电话选取犯罪对象,冒充被害人近亲属获取信任,虚构发生交通事故或将他人打伤等很容易被识破的事实诈骗被害人钱财,犯罪方法单一、手段拙劣。那么,如何防范上当受骗呢?
法官在这里提醒广大群众:一是要加强反诈知识学习,提高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能力。当前电信网络诈骗层出不穷,犯罪手段多样,不能以简单思维面对狡猾的诈骗分子,更不能盲目相信,而是应该仔细甄别,辨别真伪。目前“全民反诈”App已较为成熟,设置了反诈宣传、预警提示、线索提供、指尖举报、风险提示、安全监测等功能模板,尤其是安全监测模板,对诈骗电话有识别和拦截功能。广大群众应积极下载、认真学习,中青年应时刻提醒身边的老年人,帮助他们增强防诈意识。
二是一旦发觉有诈骗嫌疑,应第一时间告诉身边成年家属或其他亲友,寻求帮助,或者向公安机关报案。正是缺乏上述意识,才导致本案被害人上当受骗。
三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本案告诫那些不法分子,钻法律空子的时代已成为过去,坑蒙拐骗势必受到法律严惩。目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系打击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的意见》等对电信网络诈骗规定得较为详尽,强烈要求依法从严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就本案而言,被告人张某某针对老年人实施诈骗,且系多次诈骗,主观恶性大,最终被判刑,彰显了法律权威,维护了社会稳定。
原文链接:http://www.hncourt.gov.cn/public/detail.php?id=190724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