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成就巡礼:延庆“法律门诊我来选”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如何把村居法律顾问项目,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延庆区的答案是“法律门诊我来选”!开展免费法律咨询1.9万人次,新华社、法治日报等多家重量级媒体专题报道。它有何魅力?带你一探究竟!
一、法律门诊真贴心
近日,家住延庆区新兴小区的张大姐满怀期待地来到了香水园街道司法所寻求“法律门诊”。当天“坐诊”的是北京市汉鼎律师事务所王亚会律师。
半月前,张大姐因为上下楼之间的烦心事儿一直苦恼。事情的起因是楼上的邻居李某卫生间管道漏水,导致张大姐家地板被污水浸泡,因为地板更换维修等事宜两家闹起了矛盾。本着友好相处的原则,张大姐和楼上邻居协商了好几次都没有结果,还落了一肚子气。偶然听说司法所有“法律门诊”,于是便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打通了街道司法所的电话。工作人员问明了情况,预约了对口专业律师,定下了坐诊的时间和地点。
了解清楚张大姐的情况,王亚会律师便会同司法所黄所长及调解员、居委会工作人员等共同到纠纷现场查看情况,并把楼上邻居约到现场,就损失费用的承担和各自的权利义务摆事实、讲道理,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调解,双方达成了一致意见,并现场制作调解协议书,一场邻里纠纷有效化解。
像这种依托专业律师,深入村居基层,一对一解决村居民法律需求的工作模式,在延庆当地被大家称之为“法律门诊我来选”。
二、服务流程真方便
“法律门诊我来选”源自于北京市推行的村居法律顾问项目。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延庆区结合地区实际,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使项目在服务时间上更加匹配,地域空间上更加便利,供需双方信息更加透明。
“法律门诊我来选”这一工作模式主要依托各街乡司法所公示顾问律师基本信息和擅长领域,基层群众可以结合需求,选择相应的顾问律师,随时“挂号预约”;司法所汇总群众需求,对接“门诊”律师,双方约定服务时间和地点,开展“坐诊”服务。对老弱病残等不能到现场的当事人,门诊律师开展上门“出诊”服务,并不定期到各村居“巡诊”,主动为村(居)委会和群众解决法律难题。遇有重大事项或重大疑难问题,启动“会诊”程序,由区司法局协调律师专家一起会诊把脉、化解难题。
为更好地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公共法律服务理念,延庆区经过广泛调研,历经3年探索,于2019年6月创新推出了“法律门诊我来选”村居法律顾问坐班模式。通过百姓“挂号预约”,村居律师“坐诊施治”,打通了公共法律服务普惠百姓的“最后一公里”,进而在全区431个村(居)全面推广。
三、规范管理见实效
为了让全区群众尽快了解“法律门诊我来选”,延庆区从确立这一工作模式之初,就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利用横幅、橱窗、展板、LED电子屏、普法微博、微信公众号和村村通广播等方式,对“法律门诊我来选”服务模式进行密集式、立体式宣传,确保家喻户晓,让基层群众熟知服务项目,快速找到解决法律问题的渠道。
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延庆区司法局实行绩效考评机制,保障项目顺利实施。据相关工作负责人,延庆区司法局四级调研员胡建萍介绍:“我们建立了司法所自查和区司法局检查的“双查”机制,随时掌握项目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制定了《村居律师管理考评办法》,将执行情况纳入年度村居法律顾问工作考核和司法所考核。制定了《村居法律顾问工作考评册》,建立了管理台账,督促村居顾问律师履职尽责。同时,我们还定期对服务对象抽查回访,了解群众对顾问律师服务的满意度,征集意见建议,不断完善工作。”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有21家签约律师事务所102名“门诊”律师已累计服务9.7万余人次,为各街乡政府依法决策、依法行政提出法律意见和建议3000余条,其中涉及冬奥建设的法律建议40余条,协助村居委会修订完善村规民约100余份,审查集体经济合同140余份,规范了基层依法治理。
“法律门诊我来选”推行三年以来,共开展免费法律咨询1.9万人次,及时解决了婚姻家庭、邻里关系、财产继承、小区物业、农村宅基地等一大批矛盾纠纷,大大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原文链接:http://sfj.beijing.gov.cn/sfj/sfdt/ywdt82/flfw93/325863016/index.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