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两卡”犯罪
“两卡”指的哪些卡?
“两卡”指的是手机卡和银行卡。
手机卡包括我们生活中日常使用的联通、移动、电信三大运营商的电话卡、虚拟运营商的电话卡,还包括物联网卡。
银行卡包括个人银行卡、对公账户及结算卡、非银行支付机构账户即我们平时使用率很高的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平台。
什么是“两卡”犯罪?
“两卡”犯罪是指非法出租、出售、买卖“两卡”的违法犯罪活动。电信网络诈骗持续高发的原因之一,是大量银行卡、电话卡被出租、出卖给嫌疑人用于电信网络诈骗,为此类犯罪提供作案工具和转账桥梁,日渐紧缺的各类手机卡、银行卡和支付账号成为不法分子眼中的“香饽饽”,他们穷尽一切手段疯狂“敛卡”,不但通过社交网络和“卡农”团伙线上线下大肆收贩,甚至将“魔爪”对准了被诈骗受害群体手里的卡。
买卖“两卡”有哪些危害?
非法买卖“两卡”,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产生大量“实名不实人”的银行卡、电话卡,不但会被犯罪分子用来实施电信网络诈骗,还会被用于网络贩毒、网络赌博等犯罪中。这些犯罪现象为社会和家庭产生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很多人抵挡不住非法获利的诱惑,不惜牺牲自己的信用,办理电话卡、银行卡进行贩卖,最后受到法律惩处。
被收购的银行卡都被拿出做了什么?
被用于电信网络诈骗分子实施诈骗。老刘经邻居介绍将其闲置的银行卡出卖,之后该卡被他人用于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案发后,老刘因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被用于洗钱犯罪团伙洗钱。手头紧的小李为赚点快钱,将自己的身份证、银行卡、网银U盾、手机卡全套出租,被犯罪分子用于洗钱。受害人将钱打进诈骗分子指定的小李银行卡中,然后被快速分成多笔小额款项转至数张银行卡,再由分布各地的团伙成员将赃款取走。小李也因其银行卡涉及多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受到法律的惩罚。
非法买卖“两卡”承担什么样的严重后果?
信用惩戒。人民银行将相关信息移送金融信用基础数据库,违法违规记录到个人征信报告,将在一定时间内影响相关人员的贷款和信用卡申请。
限制业务。相关单位和个人5年内不能使用银行卡在ATM机存取款,不能使用网银、手机银行转账,不能刷卡购物,不能通过购物网站快捷支付,不能注册支付宝账户,不能使用支付宝、微信收发红包和扫码付款。
严管账户。银行和支付机构5年内不得为相关单位和个人新开账户。惩戒期满申请开户的,银行和支付机构将加大审核力度。
法律处分。非法买卖个人“两卡”,还可能会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妨害信用卡管理罪、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罪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甚至诈骗罪,为自己带来牢狱之灾。
温馨提示
1.打工或兼职应选择正规劳务公司,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中介协议。
2.不出租、出借、出售金融账户,不登录或点击来历不明的网址、短信及邮件,不轻易添加陌生人为好友,妥善保管自己的身份信息。
3.切莫幻想“躺着暴富”,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不会掉馅饼。
4.如发现有买卖银行卡、手机卡等犯罪行为,要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
原文链接:http://www.hncourt.gov.cn/public/detail.php?id=195855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