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政策法规网!
政策法规网

首页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法制在线 >正文

哈达铺人民法庭:扎根红色沃土,这边“枫”景别样红

时间:2019-11-13 来源: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 作者:佚名 浏览量:

  “情留哈达铺,红色血脉长,工农红军的圣地,岁月中流芳……”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情留哈达铺》,描绘了中国工农红军与哈达铺百姓的鱼水深情。而哈达铺法庭就坐落于此,一如曾经的红色战士,为了心中的信仰,守望一山一水,守护一方正义,力求打造哈达铺法庭“红色名片”。

  

  近年来,哈达铺法庭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守面向农村、基层和群众的初心,不断深化枫桥式人民法庭建设,致力于将红色精神与法治实践相结合,不断创新调解方式,打造具有特色的社会治理新模式。

  

  传承红色基因

  调解+悉心服务,办案接水还送站

  

  “你们好,请问这里是告状的地方吗?别人欠我15000块钱,已经十几年了至今未还,我实在是没有办法了。”一位七旬老人步履蹒跚地走进法庭办公室情绪激动地说道,法庭调解员见老人年纪较大,搀扶其坐在椅子上,为老人倒上热水,纾解情绪,老人心情得以平复后,调解员了解了事情的原委。老人和被告是多年邻居,多年前被告因资金周转,向老人借款15000元,老人将自己的积蓄借给被告后,被告出具了一张借条。时隔多年后,老人一直催要,被告始终以各种理由搪塞老人,双方关系也随之恶化。调解伊始,双方没有一句话,只是静静地坐着,似乎忘记了催要债务这回事情,调解员一句话打破了僵局:“老刘,我给您再接一杯水”,就是这温暖的一句话,让双方在有说有笑中,打开了心结,调解完成后,老人说要坐火车回家了,考虑到其年迈行动不便,法庭到火车站还有一段距离,调解员便开车将老人送至火车站,老人挥手告别时不停地说着“谢谢……”。

  

  在哈达铺法庭,红色基因早已深深植根于每一位干警的骨髓中,更在每一次调解实践中得到展现。无论是面对复杂棘手的案件,还是遭遇当事人的激烈情绪,调解员总能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担当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任,让当事人在感受到法律威严的同时,也感受到温暖与关爱,为当事人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调解服务。2024年以来,哈达铺法庭诉前调解成功及撤诉案件数达76件。

  

  

  

  弘扬红色传统

  调解+主动出击,一次化解11案

  

  4月18日,哈达铺法庭成功调解了11起劳务合同纠纷。被告于2023年在哈达铺修建一处培训基地,5名原告于2023年6月起分别为被告装修水暖、制作展板、铝板等,工作完成后,被告并未向5名原告支付劳务费,而是以资金紧张为由向5名原告分别出具欠条,至今也未支付。4月初,法庭收到该系列案件的诉状后,认为纠纷所涉事实清楚、法律关系明确,适宜进行诉前调解。调解员多次上门寻找该系列案被告,但由于被告规避诉讼,导致案件一度无法送达。4月18日中午,根据原告提供的线索,法庭工作人员找寻到被告后,随即将被告传唤至法庭,并第一时间通知了5名原告。调解员在调解过程中得知,被告还拖欠了他们其他6名工友的劳务费,调解员让他们通知其他6名工人来法庭,对于拖欠的劳务费,也一并进行了调解,11起纠纷全部处理完毕。

  

  法庭利用多种线索,通过积极追踪被告的行踪,确保案件不会因为被告的逃避而陷入僵局,在找到被告后,不仅仅满足于完成法律程序,而是更加注重矛盾的实质性化解。做深做实新时代‘枫桥经验’,关键是坚持能动司法理念,注重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发生。这种主动化解矛盾的态度,有助于减少诉讼对抗,增进双方的理解和信任,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从而维护了法律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延续红色传承

  调解+法治教育,法治意识再加强

  

  红色传承,不仅是我们民族的历史瑰宝,更是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法治教育与调解工作,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当事人权益的两大基石,与红色传承相融合,无疑是促进法治社会的一剂良方。我们不仅依法裁判,更将红色传统中的公正、公平、诚信等理念融入其中,不仅关注法律条文,更注重当事人的思想教育和法律意识的提升,这样的法庭,不仅是一个解决纠纷的地方,更是一个法治教育的课堂。调解员通过耐心细致地沟通,引导当事人理解法律、尊重法律、让他们在解决纠纷的过程中,感受到法治的力量和温暖。这样的调解,不仅能够妥善解决纠纷,更能增强人们的法治信仰,推动社会和谐稳定。

  

  哈达铺法庭在红色精神的引领下,取得了显著的调解成果。未来,法庭将继续以红色精神为引领,继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践行能动司法理念,做到止诉于源、息诉于调、当判则判,切实将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用心用力绘就新时代人民法庭“枫”景画卷。

  


原文链接:http://www.chinagscourt.gov.cn/Show/89697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策法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政策法规网 www.zcfgw.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69940054,010-80447989,监督电话:1727675229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