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地”谱大爱——记定西市安定区道路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专职调解员龚晓慧
( 通讯员 王永平 龚晓慧)龚晓慧,女,汉族,现年44岁,中共党员,自2012年2月份担任定西市安定区道路交通事故调解委员会专职调解员以来,凭借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社会使命感,在每一起交通事故纠纷的化解工作中,想当事人之所想、急受害人之所急,用火一样的热情温暖着交通事故中的每一位受害人,用园丁般的关爱抚慰着受到创伤的每一颗心灵。
10多年来,她化解了一个又一个矛盾,平息了一场又一场纠纷,先后成功调处3784起交通事故纠纷,其中规劝息访事故当事人93人次、化解重特大事故纠纷341起、及时制止群体性事件427起、避免民转刑案件641起,司法确认415件,挽回经济损失约1.4亿元,让近1万多户家庭握手言和,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被业内同行称为“龚一调”,受到了省、市、区有关单位和领导的多次褒奖肯定,赢得了当地群众的真心“点赞”。
2017年4月15日本是休息日,但龚晓慧还未起床就接到了“马上到交警队”的指令。当她赶到交警大队时,只见一位中年男人抱着小孩嚎啕大哭,一大帮人群情激愤,把事故处理大厅围得水泄不通。原来,本辖区发生了一起致2人当场死亡的交通事故。
她首先和肇事者夏某进行了单独谈话,了解到夏某系受雇者,经济困难,雇佣人又不出面,他自己确实无力赔偿,并表示在保证自己人身安全的情况下先凑齐3万元丧葬费;在了解夏某情况后,她让受害方选出2名代表,通过反复举例开导、陈说利害关系,双方都表示同意接受调解。随后,她根据夏某提供的信息找到雇佣人元某并讲述其中的法律关系和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经过耐心开导,元某终于同意出面协商解决,调解局面向好转化,但在赔偿数额上双方分歧很大:受害方一口咬定180万元,夏某表示倾其所有只能再拿出5万元,某则认为自己只应赔偿10万元,受害方情绪又一次失控,扬言要“以命换命、抬棺上访”。龚晓慧便以曾经成功处理过的相近案例并拿出同类事故调解案卷让各方参照,明确指出受害方诉求中不合理的部分,也给肇事方讲明了法定赔偿标准,分析了事故对受害方造成的损失。经过几回奔波、轮番周旋,“面对面”讲解法规,“背靠背”单独开导,历时五天,终于以元某自愿赔偿受害方人民币104万元画上了句号,群访苗头自动消除。
在“2018·9·21”交通事故纠纷调处中,当她真正接触双方当事人后才知道:矛盾的焦点不是赔偿数额的多少,而是源于负事故全部责任的陈某多次出尔反尔使受害人姚某(左颧骨粉碎骨折、左上颌窦骨折、眶外侧壁骨折等多处骨折,经鉴定为九级伤残)误认为办案民警偏袒陈某产生了怄气,所以一直拖到11月下旬没有达成一致并呈现升级恶化态势。面对一方得理不让人、一方无理争三分的局面,为了避免双方再次来回折腾,她遂放弃午休时间,并将有关保险公司理赔员联系到场再次主持调解,以“不信东风唤不回”的韧劲,经过4个多小时的努力,终于打破了二人心理上的坚冰,终以陈某一次性赔付姚某人民币101610元化解结案,并引导双方共同向安定区人民法院申请了司法确认。协议履行后,双方当事人共同向调委会赠送了“有矛盾求助调委会,调解员耐心化纷争”锦旗一面。
速斩乱麻出手快,定分止争不迟滞。与普通矛盾纠纷相比,大多数交通事故纠纷需要“短、平、快”的处置措施,对调解员的现场掌控能力、节奏拿捏水平和处置时效等要求更强、更高、更快。龚晓慧同志作为专职调解员,练就了一套“察言观色”的本领:能够随时准确捕捉当事人在事故调解现场的神情语言和行为举止等细微动作折射出的有用信息,恰如其分地切入到矛盾纠纷的化解之中。
2019年7月13日21时许,师某驾驶小型轿车行驶至安定区某修理厂门前时与驾驶两轮普通摩托车的马某相撞,致使马某受伤,经抢救无效死亡。本起事故经交警大队认定,肇事者师某承担主要责任,死者马某承担次要责任。死者马某系回民,正是年轻力盛时,又是家中独子,身后还留有两个月大的婴儿。马某家属情绪悲伤激动,提出一次性赔偿81万元的要求,而师某答应自愿赔偿20万元,双方分歧很大。面对这一情势,龚晓慧确立了“斩乱麻、快出手”的调解思路,不给事态发酵升级恶化的时机,一方面对肇事者动之以情,讲清该事故给受害方在精神上造成的难以言状的痛苦,言明唯有经济上的尽力补偿才能更好慰藉死者家属精神上的痛苦;另一方面对受害方晓之以理,耐心细致解释法律规定的赔偿事项、标准和赔偿数额计算依据,最终双方都选择了彼此相让,在事发后历时不到24小时,遂于7月14日下午8时左右,终以师某向死者家属赔偿人民币41万元并一次性给付结案。
一心向学强素质,关爱架起和谐桥。经过多年的调解实践,特别是她2015年参加了全省在杭州举办的人民调解员骨干培训班和参观学习了“枫桥经验”以后,对人民调解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并深刻感受到:人民调解工作不仅需要法律专业知识,还需要学习和运用一些社会学、心理学等边沿知识,最大限度的唤醒当事人,利用多种手段和技巧促成当事人之间换位思考、互谅互让。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矛盾、解决问题,进而达到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社会效果。同时,她也深感自己专业知识的欠缺制约着自己处置事故纠纷的能力和水平,因而坚定了努力提升自己业务理论水平和调解能力素养的信心,一边自费报名参加了陕西师范大学法学专业网络教育专升本的学习,一边自学心理学并抽空自费参加心理学课程培训,相继取得了法学本科学历和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期间,她通过自己掌握的心理学知识,为1名与自己年龄相近、在交通事故中丧夫却又带着幼儿的事故当事人开展了心理疏导,通过几次心理支持和疏导,使其慢慢理解了既然无法改变创伤,就要试着去接受的道理,渐渐改变了消极的生活态度,重拾生活的希望,从根本上挽救了一个家庭。在2020年2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她作为定西心理援助团队疫情心理疏导第一组成员,主动投入心理战“疫”,每天早上8点到下午6点开通心理咨询服务热线,为疫情防控期间出现焦虑情绪的部分市民倾注人文关怀,为节前尚未结案的3名交通事故当事人特别是1名在事故中遭受严重创伤、亲子关系长期不和、疫情之下无法出门而抑郁愤懑的求助者作了心理安抚,践行着绿丝带志愿者“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坚守伦理、规范操作,不辱使命、服务社会”的承诺,践行着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她本人于2020年7月15日,被定西市青少年心理学会授予“面向全市疫情防控开展心理援助志愿者”荣誉称号。
10多年来,龚晓慧选择了人民调解工作,也选择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份责任,再苦再累却义无反顾。凭着这股专注和韧劲,她在自己两次因劳累住院、父亲和儿子先后因病住院期间,为了抓住调解时机也要赶回调解现场。她的事迹,甘肃卫视台于2012年8月份进行过报道,《甘肃法制报》《定西日报》也有报道;甘肃电视台公共频道“百姓有话说”栏目于2015年11月16日以《人民调解员化解矛盾促和谐》为题进行过专题报道。她本人于2013年以来连续三年被定西市安定区综治委评为“全区司法行政工作先进个人”, 2017年9月被定西市司法局授予“定西市人民调解能手”荣誉称号,2019年7月成为安定区首批“个人调解室”被命名者,成立了“龚晓慧调解工作室”,并于2020年3月被定西市司法局评为“2019年度全市司法行政工作先进个人”;2020年12月9日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
作为一名专职调解员,龚晓慧同志像一盆炽热的炭火,不断熔化着交通事故当事人内心的坚冰,又像初春的及时雨,默默无声浸润抚慰着一颗颗受伤的心灵,在调委会的“方寸之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为当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默默奉献,用心弹奏倡导稳定、文明、美好社会的“和谐曲”。(定西市司法局供稿)
原文链接:http://sft.gansu.gov.cn/Show/64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