宕昌法院哈达铺法庭:情法交融化干戈 一二八四解民忧
宕昌县人民法院哈达铺法庭的“一二八四”调解法是一种创新的纠纷解决机制。该方法在2024年1月至8月期间成功调解了218件诉前案件,调解成功率为82%,有效减轻了法院的工作负担,并为当事人提供了更为便捷的纠纷解决途径。
一个指导思想
“一个指导思想”即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
习近平法治思想,强调在调解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这一指导思想贯穿于哈达铺法庭调解工作的始终,为调解员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理论支撑。
在哈达铺法庭的调解实践中,这一指导思想不仅指引着调解工作的方向,还渗透到了调解的每一个环节,确保了调解工作的公正性、有效性和合法性。
两种调解模式
(一)线上调解模式
线上调解模式依托陇南云上共享法庭APP平台,实现了调解工作的数字化、智能化。该模式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打破了传统调解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当事人能够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平台参与调解过程,提高了调解效率,减少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增强了司法服务的可及性和便利性。
在具体操作中,当事人通过网上立案系统提交调解申请,并自主选择调解员进行诉前调解。调解员在接到申请后,及时与双方当事人进行线上沟通,了解案情,制定调解方案。通过视频会议、在线聊天等方式,调解员能够直观地感受当事人的情绪变化,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法律解释,促进双方达成共识。线上调解模式还提供了电子签名、在线制作调解协议等功能,确保了调解结果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二)线下调解模式
通过“一案一卡一登记”程序,对案件进行全面细致的梳理,确保案件信息的准确无误。由网格员进行初步调解,并及时将调解结果反馈给法庭。之后,根据案件焦点与审判员进行分析研判,寻找最合适的调解切入点和方式。这种方式适用于积怨深或难度较大的纠纷,以及当事人依赖他人提供建议的情况。
线下面对面调解模式
哈达铺法庭自主创新“一案一卡一登记”调解信息卡
单独调解:由纠纷当事人所在地或纠纷发生地的调解委员会单独进行的调解。这种方式适用于调解委员会独任管辖的纠纷,不涉及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关系人。
同辖区司法所长参观学习村委个人调解室
共同调解: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民调解组织,对于跨地区、跨单位的纠纷,协调配合,一起进行的调解。这种方式需要明确分工,相互配合,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现场调解:一部分案件性质复杂,为了更直接有效地了解双方真实意愿和需求,坚持“走出去”,到实地、到田间地头,“说事亭”等现场进行调解,以最大程度地促进调解工作的顺畅性。
哈达铺玉岗村说事亭
八种调解方法
在“一二八四”调解法中,八种调解方法是核心工具,它们基于习近平法治思想,结合实践经验,旨在以高效、公正和人性化的方式解决各类纠纷。
(一)中立取得信任法
核心要义:调解员在调解过程中保持绝对的中立态度,不偏袒任何一方,以此建立双方当事人的信任感,为后续的调解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中立性是调解公正性的前提,也是当事人能够敞开心扉、真诚交流的关键。
实践效果:这种方法有助于营造一个平等、公正的调解氛围,使当事人在信任的基础上更加愿意表达真实诉求,从而促进调解的顺利进行。
(二)主动引导法
核心要义:调解员不仅作为中立者,还积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主动介入调解过程,通过合理的引导打破僵局,推动调解工作向前发展。
实践效果:此方法有助于避免调解过程中的无谓拖延,通过调解员的积极干预,引导双方当事人逐步达成共识,有效促进纠纷的解决。
(三)责任适度评说法
核心要义:调解员在明确是非责任的基础上,运用适度的灵活性,结合道德规范和公序良俗,对双方当事人进行公正、合理的评说。
实践效果:这种方法有助于缓解双方当事人的对立情绪,使他们在认识到各自责任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对方的难处,从而更容易达成和解。
(四)营造氛围法
核心要义:调解员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灵活营造适宜的调解氛围,采取不同的调解策略,如面对面调解、背靠背调解或适时的冷处理等。
实践效果:适宜的调解氛围有助于缓解紧张气氛,使双方当事人在更加轻松、自在的环境中表达意见,从而促进调解的成功。
(五)情义融化法
核心要义:调解员利用当事人之间的情感纽带,通过唤起双方的感情和友谊,促使双方和解。
实践效果:此方法尤其适用于因感情纠葛引发的纠纷,通过情感共鸣和融化,往往能够迅速化解矛盾,实现双方的和解。
(六)利益平衡法
核心要义:调解员深入分析双方当事人的利益诉求,寻找利益平衡点,引导权利人从大局出发,做出适当的让步。
实践效果:通过利益平衡法的运用,有助于减少无谓的争议,实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促进纠纷的和谐解决。
(七)多方协调法
核心要义:调解员利用乡贤资源及其亲缘、人缘、地缘优势,邀请多方力量参与矛盾纠纷的调解工作,形成合力。
实践效果:多方协调法能够充分发挥社会资源的作用,通过多方共同努力,增加调解的顺畅性和成功率。
(八)成功案例引入法
核心要义:调解员通过向双方当事人介绍以往成功调解的案例,为当前案件提供参考和启示,引导双方当事人从成功案例中汲取经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实践效果:成功案例的引入有助于增强双方当事人的信心,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动力,同时也为调解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这八种调解方法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哈达铺法庭“一二八四”调解法的核心内容。它们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验证,为当事人提供了及时、高效、公正的纠纷解决途径。
相关案例一:多方联动,共筑信任桥梁
在2024年7月,哈达铺法庭携手辖区派出所与综治中心,成功调解了一起复杂的同居析产纠纷案件。调解过程中,调解员巧妙运用“中立取得信任法”与“多方协调法”,通过持续深入的沟通,准确把握了当事人的心理动态。在耐心细致的引导下,调解员不仅与双方当事人建立了坚实的信任基础,还促使双方放下了心中的戒备,最终达成了共识。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履行阶段,申请人主动提出要求调解员在场,这一细节深刻彰显了调解过程中建立的信任对于纠纷解决的重要性。
相关案例二:情义融化,重拾旧日情谊
2024年6月,一对因买卖合同产生矛盾的多年合作伙伴走进了哈达铺法庭。面对昔日的合作裂痕,调解员敏锐地捕捉到了双方之间的情感纽带,果断采用了“情义融化法”。通过要求双方面对面到庭,调解员引导他们共同回忆往昔合作的甜蜜时光,利用“时光机”的隐喻,带领双方穿越时空,重温合作初期的那份默契与信任。最终,在调解员的温情调解下,双方不仅握手言和,还相互致歉,重拾了珍贵的友谊。
相关案例三:利益平衡,田间地头的智慧调解
2024年5月,一起因买卖“保胎牛”引发的纠纷案件摆在了哈达铺法庭的面前。面对这一特殊的案件,调解员灵活运用“利益平衡法”与“换位思考”的调解策略,深入剖析双方的利益诉求,寻找平衡点。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调解员坚持“走出去”的调解理念,亲自到实地、到田间地头进行调解,深入了解案件背景与双方的真实需求。最终,在调解员的努力下,双方以“牛换牛”的创意方式达成了协议,并现场完成了履行,真正实现了案结事了、定纷止争。
相关案例四:营造氛围,利益平衡促和谐
2024年4月,哈达铺法庭受理了一起涉及人数众多、金额庞大的劳务合同纠纷案件。面对这一复杂局面,调解员首先进行了周密的案件登记与调查核实工作,随后运用“营造氛围法”与“利益平衡法”展开调解。在调解过程中,调解员积极营造和谐的调解氛围,引导双方当事人从维护自身利益的大局出发,换位思考,体谅对方困难。同时,通过引入此前成功的调解案例作为参考,进一步增强了双方达成和解的信心与动力。最终,在调解员的精心调解下,双方成功找到了利益平衡点,并就给付数量和时间达成了共识,案件得以圆满解决。
四个调解步骤
在“一二八四”调解法中,四个步骤构成了调解工作的严密流程,确保每一起纠纷都能得到妥善解决。
第一步:案件登记与调查核实
案件登记:首先,对受理的案件进行详尽登记,记录案件基本信息,为后续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调查核实:随后,调解员深入调查,核实纠纷的具体情况,明确纠纷的性质、涉及的法律关系及双方当事人的真实诉求。
告知权利义务:在此过程中,调解员还需向双方当事人清晰告知其在调解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确保调解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第二步:分析研判与方案拟定
分析研判:调解员在全面了解案情后,进行深入的分析研判,评估案件的调解难度、可能存在的争议焦点以及双方当事人的心理预期。
方案拟定:基于分析结果,调解员精心拟定调解方案,明确调解的目的、方式和方法,力求制定出既符合法律规定又能满足双方诉求的调解方案。
第三步:开展调解工作
情绪控制与心理疏导:在调解过程中,调解员首先注重控制双方当事人的情绪,通过心理疏导缓解紧张氛围,为调解创造和谐的氛围。
法律解释与协调沟通:同时,调解员详细解释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双方当事人依法表达诉求、理性协商。针对分歧点,调解员灵活运用多种调解方法,积极协调沟通,推动双方达成共识。
记录与提交:若双方意见暂时无法统一,调解员会提出合理的建议性解决方案,并将调解过程详细记录,以备后续审议或作为改进工作的参考。
第四步:司法保障与回访
司法保障:调解协议达成后,法庭将确保协议得到切实履行,必要时提供司法保障,维护调解成果的法律效力。
回访与改进:调解结束后,法庭还会进行回访,了解协议的实际履行情况,收集当事人的反馈意见和建议。这些反馈将成为改进和提高调解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依据,推动调解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哈达铺法庭的“一二八四”调解法中的四个步骤环环相扣、紧密相连,形成了一个科学、高效、公正的调解工作流程。通过这一流程的规范实施,不仅能够有效解决纠纷、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还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与法治建设。
原文链接:http://www.chinagscourt.gov.cn/Show/92877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做实如我在诉 强化诉源治理
下一篇:矛盾纠纷化解驶上“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