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项改革、一款应用在全市推广
前不久,家住渝中区大溪沟街道双钢路社区的杨女士,给街道和社区送来锦旗。
原来,此前渝中区在巴教村44号开展拆违综合整治时,现场施工人员因疏忽未封堵排水孔,导致暴雨时杨女士家中出现天花板漏水、墙体渗水,杨女士要求施工方赔偿,双方为此一直争执不下。
双钢路社区网格员周星了解到情况后,通过我市今年刚推广使用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应用,将杨女士的纠纷上报到了大溪沟街道社会治理中心,街道随后联动城管和政法部门,召开调解会将困扰杨女士多时的房屋漏水赔偿纠纷成功化解。
平安,是老百姓最朴素的愿望。近年来,我市一体推进平安重庆、法治重庆建设,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和能力建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提高基层治理能力上下了更大功夫,以高水平安全保障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
“两队一室”警务机制改革让民警“住”进社区
“黄警官,网上这个无犯罪记录申请怎么出不来呀?”前不久,渝中区公安分局解放碑派出所社区民警黄茂为突然接到一公司打来的电话,仔细询问后他了解到,该公司员工后天就要出差,因工作需要,需临时为4名员工出具无犯罪记录证明,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有两名员工的证明迟迟出不来,在网上申请成功后,又发现要3天之内审核才能出结果。
眼看要耽误出差时间,该公司负责人向黄茂为求助。黄茂为随即收集了4人的身份信息,通过出具系统申请并打印了4人的无犯罪记录证明,及时帮助企业解决了困难。“遇到问题能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真是太棒了!”拿到证明后,企业相关负责人连连称赞道。
作为社区民警,黄茂为每天的工作就是与辖区群众、企业打交道,为他们提供各种服务,解答他们的各种疑问。
不过在以前,社区民警要承担的工作并不只有这些。接处警、抓捕嫌犯、办案,都曾是社区民警要做的事情。
2023年,渝中区公安分局以解放碑派出所为试点,在全区率先推进“两队一室”警务机制改革,像黄茂为这样的社区民警才能从繁多的警务工作中抽出身来,有更多时间“住”在社区。
所谓“两队一室”警务机制改革,是指在派出所建立社区警务队、执法办案队和综合指挥室。
社区警务队的民警主要做好社区服务、掌握社情民意、组织安全防范、维护社区秩序、服务辖区群众等工作。执法办案队的民警则专注于打击犯罪和处理复杂案件。而综合指挥室则是作为“中枢大脑”,负责警情的研判,通过整合资源、提高警务活动的精准性和高效性,从而更好地支持社区警务队和执法办案队的工作。
据统计,自2023年6月我市启动“两队一室”改革以来,截至2024年8月底共有269个派出所开展了改革,占到全市派出所的三分之一,使派出所社区民警80%工作时间沉入社区开展各项警务工作,老百姓们看到社区民警的次数大大增加,与民警的关系也更加熟络,民警也通过这种融洽的关系更好地开展巡防防控、信息采集等社区警务。
通过派出所“两队一室”改革的持续深入推进,全市治安大局更加稳定。今年二季度全市110警情同比下降3.2%、环比下降2.7%,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提升。
“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让执法检查效率高效果好
今年1月1日起,我市全面推行“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与以往各执法单位分头开展执法检查相比,改革后,多个执法部门的执法人员组成“一支队伍”,由街道和乡镇统筹进行执法检查,将检查由7次减少到1次,真正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次到位”。
8月12日傍晚,合川区太和镇综合执法大队接到居民王大爷电话投诉,凤仪广场有露天KTV噪声扰民。
太和镇综合执法大队随即通过“执法+监督”数字应用,发起了“噪声执法监管一件事”任务,区公安局、区交通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半小时内线上完成应约参与。
当晚20时许,太和镇综合执法大队、区公安局、区交通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14名执法人员对辖区凤仪广场开展“噪声执法监管一件事”执法监管。
执法人员分组对露天唱歌、跳广场舞等音响声音超过规定分贝的进行劝导,对每个广场舞队伍领队进行提醒沟通,要求所有队伍进行实名登记制和分时段预约制,严格音响设备的功率和音量,调至公园广场环境噪声标准范围以内。
同时,执法人员还对不符合规定的经营性收费卡拉OK娱乐活动,当场进行制止和劝离,并告知随后几周将进行跟踪执法,对不听劝导、不服从管理、屡次违规的收费经营组织者,将依法依规处罚。
此次执法后,凤仪广场的广场舞、露天唱歌、夜间经营更加规范有序,噪声扰民问题明显缓解。
不仅如此,“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后,在执法检查力度方面,也由原来的分散执法各自为政,改为了统一协调指挥,形成合力解决问题。
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改革后,市级撤销6支执法队伍,区县共撤销248支,全市执法队伍精简48%,并创新执法人员“县属乡用共管”机制,推动区县执法部门以派驻、包片等方式下沉执法力量4200余名,实现镇街“一支队伍管执法”。
同时为了提升行政执法队伍规范化水平,我市已陆续开展执法培训演练540余次,培训人员超过4.1万人次。
“目前‘执法+监督’数字应用已经成为全市统一的行政执法及执法监督平台,部门入驻率达到56%,今年底前将有70%的部门入驻该平台。”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执法人员通过该应用,已累计开展执法活动16.1万余次,其中行政处罚36352件次,行政检查125494户次,全程网办率100%。
同时相关部门还对执法行为进行全流程、全环节监督,目前行政执法复议后被纠错率降至万分之五以下,同比下降56%。
矛盾纠纷化解用上“电子台账”让更多纠纷解决在萌芽中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营造平安稳定社会环境,是推进更高水平平安重庆建设的具体体现。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化、差异化,矛盾纠纷伴之而生。
如何将这些矛盾纠纷更好地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是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今年2月7日,我市推出了一款名叫“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应用”程序,它依托市、区、街道三级城市运行中心和基层智治平台,实现矛盾纠纷数据录入、问题预警、解纷资源调度、部门多跨协同处置等功能,让矛盾纠纷化解进入“数字时代”。
8月20日,渝北区悦来街道嘉悦社区接到辖区一工地反映称,因拖欠工资,工地门口聚集了10余名工人。
社区立即通过网格员手机上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应用程序,将该矛盾纠纷及时上报到了系统。
系统则根据预设的程序分拨任务,由市政建管岗牵头,政务劳保岗配合化解。当天下午,相关岗位联合派出所、社区和施工单位一起到现场开展化解工作,由于双方未谈拢,最终闹得不欢而散。
8月21日上午,见该矛盾并未妥善解决,街道基层治理指挥中心随即将该纠纷风险调整为“较大”并上报至渝北区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区城运中心立即分拨给区人力社保局办理。
当天中午,区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就来到了工地现场,与派出所民警、驻所律师等多方力量一起,对该矛盾纠纷进行了联合调解,并最终促使双方达成和解。
记者在渝北区悦来街道看到,在街道基层治理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显示着整个街道2月7日以来的矛盾纠纷化解相关数据,例如矛盾纠纷数量、类型、化解率等。
街道工作人员姚华为介绍,网格员在日常走访中遇到自己难以调解的矛盾纠纷时,随即可以通过手机上的前端程序上传到后台数据库中,形成一本矛盾纠纷“电子台账”。“居民也可以扫描小区里的二维码,自主上报矛盾纠纷。”
“电子台账”里会清晰记录矛盾纠纷的事由、地址,双方当事人相关信息,以及矛盾纠纷类型等,并根据不同类型预设的程序,分拨给相关社区和街道负责人,由他们出面调解。
当矛盾纠纷情况比较严重时,则会通过该系统上报到街道、区和市级的城市运行中心,由中心分拨给相关部门跟进处置。
嘉悦社区网格员黄丹说,以前他们走访时遇到矛盾纠纷,需要先用随身携带的纸笔记录下来,再回到办公室制作成电子文档,上报并联系协调化解,现在有了新应用程序,他们在现场就能完成录入、上报等一系列流程,还可以在应用程序中查看相关矛盾纠纷所涉及的法律法规,以及此类纠纷的化解典型案例等,无论是自主化解还是请求协同化解,都方便了不少。
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自该应用程序上线截至8月31日,共录入矛盾纠纷50.15万件,已化解49.95万件,化解率99.59%,同比应用建成前提升0.2个百分点,基本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社,难事不出镇街,矛盾不上交的目标,真正实现了风险防控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防,让平安建设更聪明、更智慧、更精细。
原文链接:http://sfj.cq.gov.cn/sy_243/bmdt/202409/t20240914_1363092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