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政策法规网!
政策法规网

首页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资讯速递 >正文

媒眼看法院|青海:开展“质效双优”竞赛 全面提升审执质效

时间:2019-11-13 来源: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 作者:佚名 浏览量:

  

  

  当前,青海法院为期三年的“质效双优”竞赛活动已“赛程”过半。“开赛”以来,全省法院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主题,在全面提升审判执行工作质效、加强干警队伍建设方面,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青海法院特点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因地制宜,优化管理指标
青海地广人稀、多民族聚居、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地区案件量差异较大……这些特质决定了青海法院要在全国法院一盘棋的思路之下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为实现这一目标,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研究制定“三升七降”“十率”指标,定期科学分析诉前调解成功分流率、审限内结案率、执行完毕率、诉前调解案件申请执行率等10项动态变化指标,旨在抓住核心、提升质效。
同时,青海高院紧扣全国法院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体系,进行提炼和优化,提出具有青海特色的“9﹢X﹢N”审判质效管理指标体系(9项核心指标、“X”项重点指标与“N”项展示指标)。在核心指标外抓住关键“重点指标”,引导各级法院重点关注,通过数据变化可以及时发现工作偏差,补齐质效短板。
此外,为兼顾地区案件量差异,46家中基层法院被分为六组比拼质效,以科学、客观的指标体系促进和提升审判工作质效,逐渐探索出具有青海特色的“高原系数”考核指标体系。
审判质量指标体系日渐完善,但审判质效的提升单单凭借数据分析是不够的,机制创新也为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今年年初,19岁的高三学生白某驾车违规行驶,与一辆出租车相撞,导致一名乘客受伤。白某无收入来源,他的父母也拒绝承担赔偿责任,双方争执不下,纠纷进入西宁市城西区人民法院。
考虑到白某即将高考,如果案件直接走司法程序,不仅不利于矛盾的化解,还可能会影响学生的高考复习进度,城西区法院调解员联合西宁公安交管局五大队交警组织开展调解工作。双方最终达成协议,由白某父母赔偿各项损失4200元,钱款当场履行。
城西区法院和西宁公安交管局五大队通过“人民调解﹢交警调解﹢法官指导”联调共治工作模式,提高了联动合作解纷水平,实现道交纠纷止于前端、解在萌芽,有效降低道路交通事故矛盾纠纷的成诉率。
“质效双优”竞赛活动开展以来,类似的创新审判工作机制在全省法院遍地开花,硕果累累。海东市两级法院常态化开展“一庭一品”工作,成立的“理法官驿站”“拉面法庭”“生态旅游法庭”“家事法庭”等特色法庭品牌效应初显。海南藏族自治州两级法院创新人民调解模式,联合司法部门设立“言和”“哈达”等特色调解室。黄南藏族自治州两级法院加大小额诉讼程序适用力度,把好简案审查关,建立案件受理费减半、快审快结快执等激励机制。

  

  立足根本,保障高质量发展
7月24日,海东市平安区沙沟回族乡牙扎村的村民一大早就来到村委会等待。今天,平安区人民法院的执行干警将为他们发放被拖欠近四年的村集体分红。
拿到转账支票的那一刻,村民们开 怀地笑了起来。48万元案款全部执行到位,村民的权益得到了保障,村集体发展又有了资金。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执行工作做得好不好、到不到位,群众的便捷感、获得感是最直接、最有说服力的评价标准。
今年以来,根据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相关部署要求,青海法院闻令而动,在执行领域吹响“冲锋号”:青海高院印发《“终本清仓”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组织开展“清积案、提质效”三年专项行动;贵德县人民法院向本院民事审判业务部门发出首份《执行建议》;黄南州两级法院轮番开展“金秋亮剑”“夏日攻坚”等专项集中执行行动……
“质效双优”竞赛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要站稳人民立场,回应好人民需求。青海法院坚持把“如我在诉”意识不仅在案件审判环节落实到位,更在执行工作领域贯彻到底。执行干警在工作中更加注重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把群众对执行工作提出的越来越高的期待和要求变成鞭策自己提高执行质效的强大动力。群众得到的每一张转账支票、每一间房屋、每一头牛羊,都让为民司法变得真真切切、落地生根。
如何将法院工作放在全省大局工作中谋划,让法院工作更好助力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直是青海法院不断努力的方向。
3月12日,青海省金融纠纷调解工作推进会暨调解室授牌仪式在中国银行青海省分行举行,现场为首批建立金融纠纷调解室的11家银行保险机构进行了授牌。消费者与金融机构在投诉处理中产生争议、无法协商一致时,便能在调解室就地转入调解程序,通过机构调解员提供更加专业化的调解,快速高效实现矛盾纠纷在前端“一站式”化解。
据了解,青海各级人民法院从审理的涉金融类案件中总结金融业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司法建议,用司法智慧助力金融监管部门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领域的各种风险隐患。同时加强与各方的沟通交流,健全完善联合督导、定期会商、难题攻关等长效机制,共同维护金融秩序稳定,促进金融市场和谐健康发展。

  

  建强队伍,立足长远蓄能
“基层法院办公室工作繁杂,从公文流转到会务安排再到草拟文件以及新闻宣传,往往身兼数职,总觉得能力欠缺,久而久之有了‘本领恐慌症’。这次难得的培训,其实就是一剂克服‘本领恐慌症’的良药。”来自泽库县人民法院的斗拉太感叹道。
他口中的“良药”,就是青海高院举办的全省法院司法政务培训班。此次培训班针对全省中基层法院司法行政业务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制约短板,为广大学员“定制”法院公文写作、新闻宣传线索挖掘与稿件编辑、舆情风险处置等12节主课,通过业务知识课程与模拟实战演练紧密结合,实现学用结合、以学促用、以用助学。
干事创业,关键在人。要让青海法院始终护航青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人才就是最重要的资源。
“质效双优”竞赛活动掀起全省法院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通过定期开展业务培训、举办业务研讨会等方式,提高干警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着力解决“本领恐慌症”问题。全体干警在干中学、学中干,努力从思想、能力、工作方法等方面跟上时代发展需要,为法院发展持续注入内生动力。
干部成才既离不开自身努力,更离不开组织激励。青海法院坚持实绩导向,紧紧抓住绩效考核这个“牛鼻子”,修改完善各类人员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引导全体干警以实绩论英雄。对员额法官、法官助理、司法警察和司法行政人员分类实行绩效“捆绑”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奖金分配、评先评优等直接挂钩,有效杜绝“大锅饭”“躺平”等现象。对全院干警从党风廉政建设、司法作风建设、工作业绩考评等多维度进行考核,把考核结果作为绩效分配、干部选拔任用、职级晋升、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激励干警积极“晒工作、晒成绩、晒创新”。
据了解,自“质效双优”竞赛活动开展以来,全省法院56个集体41名个人荣获省级部门及以上表彰,青海高院对6个集体、25名个人开展及时奖励。据介绍,青海法院将进一步强化法院与党政机关、综合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的干部交流力度,着力培养全能型法官和业务多面手。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法院队伍正在展现新时代青海法院的昂扬风采。


原文链接:http://qhgy.qhfy.gov.cn/article/detail/2024/09/id/8123228.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策法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政策法规网 www.zcfgw.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69940054,010-80447989,监督电话:1727675229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