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特殊的学校,让高墙少年的义务教育从不缺席!
广东省未成年犯管教所
作为广东省唯一关押和改造未成年犯的监狱单位
里面有一座特殊的学校
面对失足的迷途少年
他们用爱与知识照耀
用理与法律灌溉
让叛逆少年走向新生
一代又一代未管人在条件艰苦的年代
筚路蓝缕,挥洒青春
从通过自主办学,自力更生的形式
打造了具有广东特色的未成年犯文化教育模式
到现在纳入国民教育行列
保障未成年犯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
一起来认识这座特殊的学校
启:初期创建阶段
50年代到70年代末期,第一代未管人通过自主办学开创特殊学校,虽然经历了从“黎明小学”又重建为“向荣中学”的曲折历程,但基本上建立了较为正规的文化教学制度,孕育出区别于成年犯改造的新方法、新思路,并一举成为当时全国少管所系统的排头兵,走上了一条依附监狱、相对分离、打造特色的发展道路。
塑:逐现雏形阶段
80年代初,按照“建成改造人、造就人的特殊学校”要求,以广东省少管所(现广东省未管所)作为全国监狱系统首批对外开放单位之一为主要标志,于1985年和1988年先后成立广东省育新中学和育新技术学校。逐步形成了以正规化课堂教学为主的发展方向,保障了未成年犯的受教育权,为全国同行提供了借鉴和样板,获得国内外及港澳人士的一致好评。先后获司法部等部门颁发的“全国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全国优秀特殊学校”等荣誉。
立:中期巩固阶段
90年代起,随着《未成年人保护法》《监狱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规相继颁布实施,标志着国家法律体系正式赋予未管所关押工作模式明确的法律指引,凸显了教育法定性。期间,广东省未管所推行依法、科学、文明、直接管理的治所理念,以前瞻性的法治思维,突出教育改造工作的中心地位,重点推进三课教育,逐步实现“四化”标准,使教育质量得到了质的飞跃。
创:逐步完善阶段
进入新世纪,特色教育是未管所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的战略支撑。以“突出对未成年犯执法和管理的特色,创造教育改造的亮点和品牌”为标志,未管所进入了由构建到特色转型逐步显现的重要时期。期间,广东省未管所围绕特色教育,全方位打造特色未管所,在新型治所理念的牵引下,融入了人文关怀、信息科技、传统文化等理念,大胆探索和实践一系列社会化、专业化的教育手段,形成了集校园式教育、花园式环境、家庭式关怀、社会化帮教于一体的未管所。
变:纳入地方教育机制
2015年,由省司法厅、省委编办、省教育厅、省财厅联合印发了《广东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在押未成年犯纳入地方国民义务教育体制实施意见》,标志着此项工作迈出了里程碑式的重要一步,未成年犯文化教育工作方面取得突破。
根据《实施意见》,未成年犯九年义务教育教学由广东省未管所和广州市新穗学校以联合办学方式共同落实。通过前期筹备,自2016年9月开始,未成年犯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工作正式运行。联合办学方式开展工作以来,广东省未管所始终坚持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通过建立联合巡堂、班主任考评、卫生评比、规范请假审批等制度,使教学工作不断向标准化迈进。
学校办有中小、高小、初一、初二、初三5个年级22个班级,设置了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音乐等15个基础科目和体育课等特色课程,并建成科学实验室一间,学校各类基础教学设施完备。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省未管所与新穗学校除了共同开展好课堂教学外,还在合作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延伸文化教学效果。如:联合举办经典诵读、征文比赛、演讲比赛、歌唱比赛、学科竞赛、毽球比赛等各类文体活动,着力在课堂外培养未成年犯广泛学习兴趣,提升其主动参加教育改造的积极性。
联合办学工作开展以来,未成年犯通过文化课程学习,个人文化素养得到有效提升,阅读理解和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在日常改造生活中更加明事理,违规违纪现象减少,一定程度稳定了狱内改造秩序。同时,未成年犯通过学习获取学历毕业证书,对其出监后谋生就业和接受再教育提供了基本保障。
受新冠疫情的影响,现场教学被迫暂停。省未管所党委按照“停课不停学”的工作思路,借助电化教学手段实现与社会学校教学同步走。2020年3月初,省未管所通过转播《粤课堂》网络课程,实现了未成年犯文化课线上教学工作。5月份随着社会学校陆续返校开课,在《粤课堂》停播前,教育科与新穗学校提前商定教学方案,采用任课老师录制授课视频,由监区组织视频教学的方式,继续跟进线上教学工作。为及时反馈教学情况,双方通过线上监督平台以及月考试的方式检验未成年犯学习成效。
原文链接:http://sft.gd.gov.cn/sfw/news/workSt/content/post_3508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