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司法局:强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公共法律服务
为认真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切实消除搬迁群众后顾之忧,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保障移民搬迁安置点长远生计和长治久安,六盘水市司法局充分运用法治手段,持续抓好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切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后半篇文章”。
截至目前,六盘水市共计有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27281户116163人,搬迁对象涉及全市50个乡镇(街道),共建移民搬迁安置点70个,其中1千以上1万人以下的30个,1千人以下的40个。
聚焦“平台延伸”
强化易扶点法治惠民功能整合
通过整合律师、法律明白人、公证、司法鉴定、司法所、人民调解委员会等法律服务资源,着力建设实体平台,运用好公共法律服务热线、网络平台,努力建成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不断提升群众的知晓率和满意率。
建好实体平台。依托建成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平台,在70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挂牌设立“易扶搬迁安置点法律服务站”,明确服务站服务事项、服务人员,设立公示栏公示全市律师、公证和法律服务工作者职业信息和联系方式,在家门口为群众提供“点菜式、订单式”法律服务。
宣传网络平台和热点平台。引导社区居民知晓和学会运用“贵州法律服务网”、关注“黔微普法”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寻求法律服务,每个易扶点通过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微信群,实现法律顾问全天候为群众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加大“12348”公共法律热线平台宣传,实时查看群众网上咨询的法律问题,及时为群众提供精准、普惠、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务,及时办理12348热点电话和贵州法网的转办工单。
创新智慧平台。积极探索新媒体和大数据法律服务手段,在盘州市率先投放部分公共法律服务一体机,逐步向全市推广。在安置群众集中人口在1000人以上的金秋、思源、博园、樱桃树易扶点投放了公共法律服务一体机,让群众能够通过自助体验、简便操作的方式实现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事务申办和法律条文以及法律服务机构定位、人员信息查询、咨询等综合法律服务。
聚焦“宣传延伸”
打牢易扶点法治利民群众基础
通过举办法治文艺演出、法治讲座、调处矛盾纠纷、以案释法、送法进居等形式,创新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活动,引导易扶点群众逐步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习惯。
营造良好法治宣传氛围。建设易扶点公共法律服务示范社区,结合“新市民·追梦桥”创建,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联动围绕扫黑除恶、婚姻家庭、邻里关系、入学就医、早婚早育等搬迁群众高度关注的问题,在部分易扶点开辟法治小课堂、设立法治书架、法治教育引入“四点半”课堂等,将法治宣教与便民利民有机结合,营造良好的法治学习环境和宣传氛围。
打造新型法治宣传载体。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的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长廊等法治服务公共设施建设,通过整合社会资源,与民企合作共建形式,在70个易扶点建设固定法治宣传栏,将群众喜闻乐见、法治典故、法治成语、法治故事融入社区公共活动空间,使群众学法、用法于潜移默化中。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居)创建。指导居民委员会培养培训“法律明白人”,今年以来,共在易扶点开展培训200余次,培训法律明白人1000余人次。
充分发挥法治宣传作用。今年以来,在易扶点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活动300余场次,惠及群众80万余人次,通过一场场法治宣传、文艺演出等活动,易扶点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呈现出一幅和谐、稳定、文明的景象。
聚焦“服务延伸”
打通易扶点法治为民最后一公里
不断优化法律服务。积极推动实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法律援助全覆盖,降低法律援助门槛,对易地扶贫搬迁户申请法律援助的,免予经济困难证明审查,将“生态易地扶贫搬迁纠纷”“搬迁户土地权益纠纷”等纳入法律援助事项,实现了“应援尽援”“应援优援”。今年以来,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群众办理法律援助24件,解答各类法律咨询200余人次,群众遇事寻求法律帮助的思维不断形成。
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建立健全70个易扶点所在村(居)的人民调解组织,共有人民调解员398名,配备专职人民调解员80名。配备专职人民调解员,实现安置点人民调解组织全覆盖,通过“以案定补”、指向培训等形式,进一步提高调解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能力水平,统筹易扶点公共法律服务室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资源,认真参与安置点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及时化解群众矛盾纠纷。今年以来,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人民调解组织共受理调解纠纷案件161件,调解成功150件,调解率100%,调解成功率93%。有力推动了易扶点人民调解工作,助力全市易扶搬迁“五个体系”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工作有序推进。
专业解答群众咨询。进驻易扶点公共法律服务站的村(居)法律顾问,按照定时驻点值班,日常电话值班、微信群线上解答等方式开展法律咨询服务,为易扶点群众提供免费专业法律咨询解答,为有需求的安置群众代理诉讼、非诉讼法律事务。今年以来,村居法律顾问共为全市易扶点提供法律咨询200余人次
原文链接:http://sft.guizhou.gov.cn/xwzx_97/sxdt/202112/t20211215_7204212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