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政策法规网!
政策法规网

首页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地方法规 >正文

陕西省榆林强制隔离戒毒所:将工作触角向社会化延伸 着力探索新时代戒毒工作新路径

时间:2019-11-13 来源:陕西省司法厅 作者:佚名 浏览量:

  连续几日,陕西省榆林强制隔离戒毒所教育科干警贾艳都在为一件事而忙碌着。应榆林市某金融机构邀请,她要为该机构全体员工上一堂毒品预防警示教育课。作为场所的专职教师,上课对贾艳来说并不陌生,但如何针对金融领域的特点备一堂有针对性的课程,着实还是让她费了番脑筋。

  让专业教育力量走出场所,面向社会开展禁毒宣传和毒品预防警示教育,这是省榆林强制隔离戒毒所将戒毒工作触角向社会化延伸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随着全国统一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基本模式的深入推进,榆林所在坚持做好所内教育戒治工作的同时,将社会化延伸作为“统一模式”提档升级的有效途径,通过禁毒宣传教育、出所人员后续照管、帮扶困难戒毒人员、指导支持社区(康复)等一系列社会化延伸措施,着力探索新时代戒毒工作新路径,努力将司法行政戒毒工作融入到社会治理大局中。

  强化禁毒宣传力度 消除群众“盲点”

  为帮助人民群众消除毒品认知盲点,提高老百姓识毒、防毒、拒毒意识,近年来,省榆林强制隔离戒毒所以“六进”活动为载体,与地方禁毒委、公安局、司法局、学校、社会企事业单位联合,先后走进榆林市委党校、榆阳区执法局、榆林中学、榆康社区等多个单位,广泛深入到各级群众当中,通过干警授课、戒毒人员现身说法、展示毒品仿真模型、发放禁毒宣传手册等多种方式,面对不同社会群体开展了全方位的禁毒宣传教育活动。

  

  特别是2021年下半年以来,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范新型毒品对青少年危害”的重要指示精神,省榆林强制隔离戒毒所组织干警深入到榆林学院、榆林七中高考考点、榆阳区上盐湾乡村学校,结合青少年认知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毒品预防警示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认识毒品危害,珍惜美好年华,使防毒拒毒意识深入到青少年心中,得到了学校师生和学生家长的高度认可和一致好评。

  搭建家所交流平台 化解戒治“难点”

  延安籍的戒毒人员刘某是一名挂在“重难点”人员名单中长期未能“下榜”的戒毒人员。被执行强戒初期,刘某不能认识到吸毒的违法性质,先后以绝食等多种方式对抗管理,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戒治秩序,也成为了影响场所安全稳定的不稳定因素。为了帮助他走上正常的戒治轨道,干警多次对其进行教育引导,但效果甚微。

  省榆林强制隔离戒毒所制定了面向戒毒人员及其家属的“两深化、三提升”专项工作方案,旨在通过建立与戒毒人员家属的沟通机制,全面化解教育戒治工作中的难点。作为长期在榜的“重难点”戒毒人员,刘某被确定为第一批家访的对象之一。

  在多次与刘某家属电话沟通的基础上,由教育科、管理科、一大队干警组成的专项工作组,驱车300多公里深入刘某家中,通过家属详细了解和分析刘某的问题成因。了解到刘某家庭特别困难,干警还为其购买了米、面、油等生活物资,并自掏腰包,为刘某的儿子购买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十万个为什么》等书籍。

  干警的真诚和用心感动了刘某的父母。他们专门录制了一段视频,向刘某介绍了家里的情况,表达了父母对他的不抛弃、不放弃,希望他能够安心配合管理,积极接受教育戒治,并特别向刘某介绍了干警家访的情况。

  通过家访,刘某真切感受到了干警的用心、用情,也让他看到了父母、妻子对自己的期望,心态逐步发生了转变,开始投入到正常的戒治生活中。从家访结束到其正式解除强制隔离戒毒近6个月的时间里,刘某再未发生过任何违反所规队纪的行为。

  从2021年11月至今,干警走出场所,将教育工作触角向社会延伸,以重难点戒毒人员为主要对象,先后组织干警对11名戒毒人员进行了家访。家所交流平台的搭建,不仅让刘某等重难点戒毒人员得以“下榜”,化解了戒治难点,消除了安全隐患,而且让戒毒人员及其家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树立起了对未来生活的信心。

  夯实照管帮扶举措 解决复吸“痛点”

  染毒容易戒毒难。部分戒毒人员在解除强制隔离戒毒回归社会后,往往因为意志力薄弱、缺乏有效管控等主客观原因,重新堕入“毒友圈”。戒毒康复人员的复吸问题,成为了吸毒人员、家属、社会的痛点。为巩固戒毒所内的戒治成效,全力帮助戒毒康复人员解决复吸“痛点”,省榆林强制隔离戒毒所不断夯实后续照管帮扶举措,积极探索把戒毒工作向社会延伸的新路径。

  

  2021年6月,在外来人口较多,毒品问题较为突出的镇川镇,建立了社区戒毒(康复)指导站,联合地方公安、司法机关,定期对戒毒康复人员开展跟踪调查,制定有效的帮扶措施,全面做好后续照管的有效衔接。同时,认真履行《禁毒法》规定的职责,积极开展对禁毒社工、义工有针对性的指导培训,帮助地方政府建立健全吸毒人群管理办法,配合地方党委政府为戒毒人员就业、社会保障、职业培训等方面提供指导帮助,并以党建共建为抓手,协助推进“无毒乡镇”“无毒乡村”创建活动,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宏伟战略。

  在依托社区戒毒(康复)指导站开展集中后续照管工作的基础上,榆林强制隔离所注重在解除强戒人员中摸排重点培树对象,并努力通过培树典型的方式,达到帮扶一个、影响一片的帮扶效果,绥德籍戒毒康复人员刘某便是其中的代表。

  刘某是一名身患血友病A的病残吸毒人员,同时也是一名曾经有着身残志坚故事的励志青年。与多数人的吸毒起因不同,刘某最初吸食毒品,是因为听信了他人“毒品可以缓解病痛”的蛊惑。两年强戒期间,通过场所的积极救治和干警的悉心教育,刘某的生命健康安全得到了保障,不仅深刻认识到了毒品的危害,也树立起了对未来生活的信心。

  刘某回家后,干警按照后续照管相关要求,每隔一段时间便通过微信或者电话与其取得联系,帮助他,引导他,鼓励他。后来,在当地禁毒办和政府部门的帮助下,他得到了一家爱心企业的帮扶,开办了一个棒球加工坊,并吸收了80多名闲散劳动力。

  “雷教导,你看,我在我们镇上又开了一个加工点。”几天前,刘某通过微信,向他的教导员雷伟又一次分享了他的新生活。来自干警用心用情的帮扶,让刘某丢掉了毒品的“痛”,品味到了生活的“甜”。

  


原文链接:http://sft.shaanxi.gov.cn/yw/jcdt/56190.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策法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政策法规网 zcfgw.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69940054,010-80447989,监督电话:1727675229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