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政策法规网!
政策法规网

首页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地方法规 >正文

担当作为“85后” 一片赤诚解民忧

时间:2019-11-13 来源:山东省司法厅 作者:佚名 浏览量:

  担当作为“85后” 一片赤诚解民忧——记人民调解员王其欣

  他扎根基层15年,始终把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围绕乡村振兴法治需要,为基层百姓提供既有速度又有温度的法律服务,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他就是济南市莱芜区高庄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员王其欣,先后获得“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全国普法工作先进个人”“全国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山东省十大法治人物”“山东省人民调解专家”“山东省优秀人民调解员”“山东青年五四奖章”“山东向上向善好青年”“济南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担当作为“85后” 一片赤诚解民忧

  小事大业的奋斗者

  年轻人如何能在基层扎下根来?在王其欣身上给出了答案。从20多岁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到今天“有纠纷,找其欣”成为广大村民的共识,十多年来他热情不减,以公心、真心、诚心、耐心,在法、理、情中寻找结合点,成了村民维权的贴心人、村委干事创业的好参谋、党委政府搞服务抓落实的尖刀兵。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王其欣是一个善于学习和总结的人。在工作中,他总是虚心向老前辈请教,耐心听取当事人的倾诉,多年来孜孜不倦的学习和业务磨砺,使他成为通晓法律政策和调解知识的行家里手。在调解案件过程中,他总是带着温度为群众服务,设身处地为双方考虑,依法依规调解结案,既坚守法律的底线,又顺应人情的需要,这是王其欣多年坚持的原则。

  担当作为“85后” 一片赤诚解民忧

  在调解纠纷过程中,王其欣意识到,矛盾纠纷的发生大多源于村民不懂法。结合农村实际情况,王其欣做起了义务普法工作。为调动群众学法积极性,王其欣联合庄户剧团编排了法治文艺小戏,将土地政策、赡养纠纷、反集资诈骗等法律知识融入其中送戏下乡。为方便年轻人学法用法,他开设“其欣说法”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典型案例,线上解答法律咨询。他走进建筑工地,向农民工讲解如何依法维权;联合妇联,向农村妇女进行反家暴宣传。从“田间地头法治课”到“指尖普法”,从“法律赶大集”到“普法夜校”,群众喜闻乐见,普法效果越来越好。开展“定制式”上门普法以来,王其欣走遍了高庄街道每一个村落,开展普法讲座800余场,受益群众30万人次。

  敢于“扛事儿”的排头兵

  敢扛事,能干事,不怕事,别人“躲着走”的事,他勇挑重担。王其欣积极向党委建言献策,在处理信访案件中形成“信访办化解+王其欣调解”联手联动处理模式,充分发挥自身熟悉民情、知悉法律的优势,与信访办工作人员联合,在信访群众和政府之间搭建起了沟通的桥梁,讲政策、讲法律、讲民情,依法促进当事人案结事了、息诉罢访,累计调处重大信访案件31件,筑牢了维护基层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担当作为“85后” 一片赤诚解民忧

  2016年9月,高庄街道开始对农村经济合同和项目竞标进行规范,王其欣在走访调研中发现有上届村委隐匿合同,“本届不管上届事”的现象,不少村(居)在签订村级经济合同、处置村集体资产、重大项目发包等经济事务中,随意性太大,有些无书面合同,有合同的也因程序不合法、内容过于简单、权利义务不明确等产生各种纠纷,造成干群关系紧张,成为影响村(居)和谐稳定的重大隐患。了解情况后,王其欣着力在规范三资清理、规范村级合同、积极探索建立事前防范监管机制,帮助村居起草、审查、备案合同,保障村级项目实现依法运作、阳光运作,使村级各类经济活动由“事后处理”转变为“事前防范”,有效降低了法律风险,减少了经济纠纷和经济损失。截至目前,辖区内的经济合同和项目竞标全部纳入法治轨道。新华社对这一做法进行了专题报道,王其欣探索的成功经验被广泛推广。

  为党旗增彩的带头人

  榜样是最好的说服,示范是最好的引领。作为一名“85后”党支部书记,王其欣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踏实的工作作风,出色的工作能力感染着身边的每个人。他要求全所工作人员始终谨记“听党话、跟党走、讲法治、解民忧”的理念,严守党员“十要十不准”的执业操守,通过双提升、双培养、双帮扶,不断加强党支部自身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大家争相比技能、比作用、比奉献,全所人员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一群对党忠诚、情系群众、忘我工作的优秀青年被凝聚起来,把优质服务送到老百姓身边。与此同时,作为市党代表、区政协委员的王其欣充分发挥“上承党组织,下接党员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和服务群众作用,带领团队积极践行社会公益,累计为弱势群体办理法律援助案件689件,为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800余万元。

  担当作为“85后” 一片赤诚解民忧

  普通的岗位,透露出不平凡的意义;平凡的工作,激发着耀眼的光芒。王其欣用一颗真心、一片真情,为党委政府分忧、为基层群众解难,受到地方党委政府和上级司法行政机关的充分肯定,受到基层人民群众的一致认可。“遇事找法已逐渐成为每一个基层群众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越来越多的村庄里看得见法治元素、听得见法治声音、获得到法律服务、受得到法治保障。神州大地上,法治中国的宏伟画卷徐徐展开,我有幸参与并见证着这段光辉岁月。”王其欣自豪地说。

  


原文链接:http://sft.shandong.gov.cn/articles/ch04171/202205/744a2f41-9f7c-4c10-aaf5-8976e827352f.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策法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政策法规网 zcfgw.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69940054,010-80447989,监督电话:1727675229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