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成就巡礼:扬帆奋进 城市副中心晒出亮眼“法治答卷”
“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获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命名,落实事中事后监管等相关政策措施被国务院通报表扬。在全市率先建立区级包容审慎监管机制......过去五年,通州区交出一份亮眼“法治答卷”。
一、聚焦政府机构职能体系建设
(一)积极推动政府机构职能协同高效
依法保障全区高质量完成机构改革任务,确保机构设置更科学、职能更优化、权责更协同。首批市级赋权30个事项实现下沉并顺利运行,“副中心的事副中心办”迈出重要标志性一步。
城市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正式运行
(二)“放管服”改革成效明显
大力推进告知承诺制,完成更多市区两级告知承诺审批事项落地,市场主体信用承诺的自主申报登记事项实现“秒批”,7600户次的市场主体通过“告知承诺制”进行相应业务办理,减少行政干预。作为北京市区统建共用网上审批工作唯一试点区,初步实现全区行政审批“一张网”办理。全市率先推出“政银合作直通车”、率先实现市场准入“三证”同办。全区1529项事项实现“一次不用跑”,413项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深化与天津、河北等地区政务服务协同办理机制,实现副中心政务服务事项“全事项、无差别”跨省办理。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工作机制,持续推出263项“办好一件事”引导式主题服务。
“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政策通”正式上线
(三)法治化营商环境全面优化
在全市率先出台落实《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促进副中心发展27条实施意见,推出市场主体登记便利化等“一揽子”措施,形成市场监管领域许可证套餐服务等9项制度创新。出台“通八条”产业扶持政策及相关配套措施,在全市率先创新打造“政策通—通州区企业服务平台”,助力企业纾困、高质发展。推出一事一策“普惠服务包”和一企一策“定制服务包”,为企业提供专业化、个性化专属服务。在全市率先建立“小微企业”法治体检中心,为副中心小微企业提供包括企业治理、并购融资等7大类47项专业服务。
“小微企业”法治体检中心体检活动
二、聚焦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建设
(一)锚定重要领域,加强立法调研
在玉桥街道建立全市首批基层立法联系点,累计收集涉教育、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安全生产、乡村振兴等方面的立法意见和建议30余条。
玉桥街道建立全市首批基层立法联系点
(二)锚定关键领域,加强法治审核
对涉及重大民生事项相关文件,合法性审查部门要提前介入,参与文件起草、论证、合法性审查等全过程。健全行政规范性文件动态清理和备案审查工作机制,强化行政规范性文件、政府合同的合法性审查和备案清理工作,累计清理5轮次共废止50余个规范性文件,向市政府和区人大常委会报备30余次,报备率、报备及时率、规范率均达100%。
三、聚焦行政决策制度体系建设
(一)规范政府决策行为
完善重大行政决策机制,细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的重大行政决策机制工作流程。推进重大决策后评估工作,在全市率先举办行政规范性文件和重大行政决策评审会,对农村饮水安全、河东资源循环利用中心ppp项目、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等项目进行评估,全面把握通州区政府在重大行政决策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同时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措施和建议,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样本。
行政规范性文件审核工作培训会
(二)管好用好法律顾问队伍
聘请法律顾问参与重大行政复议诉讼的代理、重大合同的审核等工作,为区政府决策提供法律咨询建议。率先在全市试行首席法律顾问制度等,督促内外法律顾问切实履行职责,有效预防和控制决策风险,保障决策行为在法律框架内规范运行。
行政规范性文件和重大行政决策评审会
(三)引入智库推动依法行政
推动通州区人民政府与中国政法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战略合作协议约定,双方在共建全国领导干部法治教育合作基地、合作举办法治骨干人才培训、区域法治政府建设、法治课题研究、人才交流等多个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副中心依法行政能力显著提升。
四、聚焦行政执法工作体系建设
(一)深化行政执法机制建设
分析研判各单位执法数据、存在问题,向区政府提出规范行政执法合理建议;完善执法协调体制机制,积极协调解决执法争议;创新推出“调研式”督查检查,定期开展全区行政处罚案卷集中评查和质量抽验工作;建立行政执法考核“红黑榜”,加大行政执法监督考核力度。
行政执法专项培训会
(二)加大重点领域执法力度
出台《通州区控制在施违法建设若干规定》,形成副中心控制在施违法建设的创新举措,规范涉民营企业执法司法行为。
(三)创新包容审慎执法方式
在全市率先建立“三个一”包容审慎执法机制,建立包容审慎“沙箱监管”对象库,对211项执法事项给予企业自我纠错的空间,实现“审慎执法”数据网络共享。
通州区司法局解答相关单位行政处罚听证咨询
在这些机制的推动下,过去五年,全区行政检查量从4.56万件上升到29.17万件,人均检查量从33.25件上升到243.95件,行政处罚案件量从2.06万件上升到3.60万件,人均处罚量从15.04件上升到37.88件。
五、聚焦社会矛盾纠纷行政预防调处化解体系建设
2020年8月,通州区“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获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命名。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副中心范式”成为北京城市副中心法治政府建设的“金名片”。
梨园镇咨询分中心第一个正式挂牌成立
通州区行政复议接待室
高标准建设通州区行政争议多元化解调处中心,引导申请人通过案前调解化解争议。整合和解、调解、裁定、诉讼等方式,实现化解矛盾纠纷形式多元化;积极调动专职人民调解员、专职律师、法官、各类行业专家参与纠纷调解,实现调解主体多元化;采取矛盾纠纷分类导流、案情研判、分类化解等形式,针对疑难复杂矛盾纠纷,多部门集中参与会诊,全力推进服务多元化。截至目前,累计调处各类行政争议230余件,有效实现了行政争议“溯源治理、就地化解”。
通州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多元调解室
六、聚焦突发事件应对体系建设
研究制定依法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十条举措”,出台落实北京市帮扶企业系列政策区级“12条”措施及20个配套实施细则,在全市率先实现规模以上在建工程100%复工。
依法从严从重处理危害疫情防控犯罪行为,创新推出“云调解”“云法庭”,积极化解涉疫情矛盾纠纷。
出台依法防控双语法治指引,加强依法防疫法治宣传工作,动员全区87家普法责任单位累计开展各类宣传活动2300余场次。
通州区疫情防控优秀法治研究成果交流发布会
通州区制作依法防疫动画
七、聚焦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建设
强化议案、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建立每年第一次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部署等制度,形成常务副区长定期议商调度等推进机制。
先后制定《通州区人民政府督促检查工作办法》《加强风险防控完善区政府领导班子“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办法》《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等行政监督文件,形成长效机制。审计管理体制健全,实现了审计监督“全覆盖”。
筹备建立了12388电话举报受理系统,并于2019年3月正式投入使用。推动媒体反映问题的办理情况及时得到正面反馈报道,形成“接收—整改—反馈—报道”的媒体反映问题落实工作闭环。
通州区依法行政社会监督员聘任及依法行政工作座谈会
八、聚焦法治政府建设科技保障体系建设
深入推进信息化平台建设,统筹建成北京城市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实现市、区、街乡多级网上政务全覆盖。持续推行副中心政务“云窗口”服务模式向各街乡镇、社区(村)、园区楼宇等基层服务站点的下沉延伸,在普及行政审批“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自助办”中体现副中心标准。
高水平打造“智慧市场监管平台”,依托大数据分析系统、智能研判分析系统、远程调度指挥中心、政企互动、法律法规查询五个子系统,以大数据可视化分析的方式实现全区各类市场主体监管手段创新,实现了对监管执法合规性及监管对象行为双向监督。
加快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管理类职能和服务类职能同步向移动端延伸,实现更多管理和服务职能“掌上办”。依托“法治通州”微信公众平台,引入“国家工作人员培训考试云平台”,全区1555名行政执法人员参加网上学习并考试。
城市副中心智能终端
九、法治政府建设成果让人民更满意
(一)亮点推动,法治政府建设有序推进
在全市率先制定《通州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清单》,组织56家区政府相关单位细化完成本单位职责清单。规范法治政府年度报告制度,2021年首次集中发布区政府和区政府各部门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情况报告,2022年首次纳入副中心党工委管委会工作、首次实现专家评审组集中审议。
集中发布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情况报告
召开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专家评审会
原文链接:http://sfj.beijing.gov.cn/sfj/sfdt/ywdt82/flfw93/325871874/index.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海淀法援直通车送法到家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