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服务进基层 架起为民“连心桥” ——白山市两级法院“法官进基层”工作纪实
法官进基层,民之所安,法之所系。近年来,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吉林省委城乡基层治理工作会议精神,白山市两级法院将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坚持党建引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安排上来,通过巡回审判法庭化解矛盾纠纷、“一员多格”工作模式服务群众、创新普法形式推进社会治理等系列举措,从“一张网”的构建到“多元共治共享”,“法官进基层”工作实现了从“独木桥”到“立交桥”、从“独角戏”到“大合唱”的转变,把矛盾紧紧吸附在基层、化解在基层,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端口前移 打造前沿阵地
审判、调解进乡村,让司法更加贴近民生。人民法庭是法院的窗口单位,也是服务人民群众的基层堡垒,针对白山地区部分群众居住在山区,自然条件较差,人员分散,交通不便,法治意识淡薄,路途遥远的实际,为方便群众诉讼,彻底化解纠纷,白山市两级法院切实加强巡回审判力度,在所辖乡镇建立“巡回办案点”,转变工作方法,强化便民措施,对于地处偏远、行动不便的群众开展上门办案,对群众关注的婚姻、赡养、侵权责任、相邻关系等就地立案、就地开庭、就地调解,方便当事人参加诉讼,减轻了诉累。
“感谢各位法官同志能到我们这么远的山沟儿里,把长期以来困扰我们的闹心事、烦心事解决了,除了感谢真是不知道说啥好了!”调解结束后,靖宇县赤松镇某村的矛盾双方当事人纷纷表示。
村民孙某、王某的承包地相邻,孙某在山坡的上半部分种植人参,王某在山坡下半部分种植大榛子,两家关系素来融洽。2021年10月,因降雨量增多,山坡上部分的水流量增大,又因种植人参的土地需要排水,排水必须经过王某的大榛子地,孙某为防止水土流失,在王某家的耕地内的水沟用塑料薄膜做了护堤,但是没有起到效果,王某的土地还是被上坡的流水大面积冲刷,双方由此发生争吵,邻里关系紧张,经多次交涉无果,最终王某诉至靖宇县人民法院。
案件受理后,为尽快解决矛盾,不误农时,办案法官和赤松派出所民警立即到田间地头现场勘查,了解该情况后,办案法官从法理、情理上耐心劝说、悉心劝导,通过“背靠背”方式分别疏导、做当事人思想工作,再用“面对面”方式沟通协调、化解矛盾。最终矛盾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孙某同意赔偿该起纠纷造成的经济损失,至此,困扰双方当事人的土地纠纷彻底解决。
近年来,白山市两级法院各人民法庭切实加强与基层组织的联系,推行“四不传”工作法,即老弱病残不传、农忙时节不传、生活困难群众不传、边远山区不传,对有需求的困难群众,通过采用巡回审判、上门办案的工作方式,就地开展送达、调解、办案等审判实务。自2019年以来,白山市两级法院巡回审判点审结案件1518件,占人民法庭审结案件数的22.9%,进一步方便当事人诉讼,切实缩短司法为民服务距离。
多元化解 推进诉源治理
为民司法服务实不实在、上不上心、尽不尽力,群众最有发言权。白山市两级法院突出强基导向,坚持精力向基层集中、力量向基层下沉,系统推进基层基础工作,着力破解制约基层建设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奋力开创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按照“一员多格”的配置要求,全市6个基层法院与基层网格化社会治理精准对接、有效联动,确保每个网格单元都有一名法官或审判辅助人员对接,现已建立100%全覆盖城乡网格的纠纷解决和便民服务平台,真正为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提供坚强有力的司法保障。同时,共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府院联动工作体系,扩大业务衔接、信息共享、问题研判等工作的广度和深度,整合多方资源,形成调解合力,做到一有纠纷发生,多家联合响应,共同解决问题的新局面。
“徐庭长,十四道沟镇有一起邻里纠纷,两家人因为杖子的事闹了好多年了,矛盾非常大,咱们一起去看看吧。”一大早,十四道沟镇司法所张所长就给长白人民法庭徐文英庭长打来了电话,像这样的电话,徐庭长已经记不清接过多少个,也记不清与司法所一起为群众解决了多少纠纷。
来到十四道沟才知道,矛盾纠纷的当事人是前后邻居,两家中间的杖子已使用二十多年,部分杖子已倾斜,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后面住户想在原地重新修一下。然而,前面的邻居是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她坚决不让,说这块地方二十多年前就是她家的,以前后面邻居是她们家亲戚,所以让给后面邻居用的,现在亲戚搬走了,要想重新修杖子就得把这块地还回来。后面邻居手中的土地使用权证上标注的分界线就在现在的位置上,老人认为该证是后办的,不认可这一划定方法。
为了有能让老人信服的证据,徐法官找到了自然资源局的工作人员一起带着原始档案来到纠纷现场再次进行调解。通过徐法官当场出示的原始档案和做老人的思想工作,老人才同意重新对两家人的杖子位置进行了标记,自此相邻两家的纠纷得以化解。
通过“网格+”的工作模式,白山市两级法院强化乡镇及社区网络与基层群众联系紧密,发挥社情民意的优势和综合治理网格联动效能,进一步加强诉源治理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自活动开展以来,白山市两级法院建立“法官说法、百姓说事”点62个,向群众发放联系卡2.2万余张,诉前调解案件12228件,真正实现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当地、化解在萌芽。
法润乡风 夯实法治根基
良好的法治环境,是基层治理的沃土。在农村,纠纷产生的原因更多是情理与法理的博弈,正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无论诉求支持与否,冷冰冰的一纸判决,牺牲的是百姓的“幸福感”。如何立足群众普法需求,创新宣传形式?普法工作怎样开展才能提升整体实效?如何让矛盾纠纷化于未发、止于未诉?
面对上述问题,白山中院结合工作实际,延伸审判职能,切实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回应群众司法关切,增强群众法治意识,为区域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司法保障和服务。抽调各审判领域优秀员额法官和法官助理组建“普法专家团”,建立人才库,普法宣传工作走向规范化、专业化。坚持从群众需求出发,针对不同节点、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的特点,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普法“七走进”、常态化大走访等活动内容,策划普法宣传方案,确定普法方向,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方式,开展“菜单式”“专业化”普法宣传,让普法更加“接地气”“聚人气”“有温度”。
白山中院还强化以青少年法治教育助推法治建设,已连续两年与媒体联合开展“少年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来感受法律的威严,在他们心中播下法治的种子。制作一部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为题材的微电影、与家暴儿童家庭结成法治结队户、持续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邀请学校师生走进法院“零距离”接受法治教育。结合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拓宽“线上”普法宣传模式,制作普法视频课件,在市直各学校开展“线上”法治教育,切实提升青少年法治意识,维护合法权益。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通过专题讲座和现场答疑互动方式,结合《民法典》中物权、合同、婚姻家庭、侵权责任等内容,为群众解决法律困惑和实际困难。多次深入企业、社区、村屯、车站、公园、广场、集市,通过专题讲座、答疑解惑、赠送书籍等形式,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增强群众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意识,营造良好法治环境。2021年,白山市两级法院组织117名法官开展“线上+线下”普法宣传活动408次,发放普法宣传资料1.2万份,受众群众达12.7万余人次。
法治路上,行者无疆,为民服务,蔚然成风。深入群众、服务群众、指导调解、精准普法,通过审判资源在最基层的优化配置,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新需求已经成为白山法院人“守初心、担使命”的重要载体,也架起了法院干警“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的桥梁。白山市两级法院将继续深化党建引领,树牢宗旨意识,加快推进基层治理网格化、信息化,切实把矛盾纠纷和苗头隐患消除在基层,为建设践行“两山”理念试验区营造安全稳定的法治环境,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原文链接:http://jlfy.china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22/07/id/6809948.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