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账户被冻结 被执行人主动还款
【基本案情】
2019年9月,石某通过办理的银行卡透支借款,逾期未还。银行工作人员多次催收无果后,将石某诉至法院。法院经审理后认为,被告石某申请信用卡并以刷卡消费等方式透支款项后,应当根据约定及时还清欠款。被告并未按时履行还款义务,已构成违约,依法判决石某立即偿还原告尚欠透支本金5285.76元,并支付利息及复利、违约金。判决生效后被告仍未主动履行,银行遂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执行情况】
该案于2022年7月开始立案执行,经查被执行人名下无房、无存款,虽有一代步车辆,但终因被执行人下落不明,无从查找到被执行人及车辆所在。作为申请人的银行也多方查找,终因被执行人预留电话停机,且长年不在原居住地而杳无音讯,案件一度进入执行僵局。
后执行法官通过多次网络查询,对比被执行人财富通(微信零钱)的数字变化分析,被执行人偶尔也在使用微信进行网上支付。执行法官立即利用网上办案手段冻结了被执行人的微信存款并采取了限制消费措施。
在司法冻结功能中,财富通的冻结系统会在冻结的同时将案件承办人的电话自动发送给账户所有人。执行法官正是希望通过这一执行措施,促使被执行人与执行法官联系。果然,被执行人因搭乘高铁无法购票、微信无法正常支付使用,迫使其主动与执行法官通过电话取得联系,通过执行法官的劝说,被执行人迫于出行受阻、支付受限,自动履行了全部欠款。本案得以圆满执行。
【案件评析】
随着移动互联网科技的飞速发展,移动支付手段越来越普及,微信、支付宝等新兴网络支付平台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冻结微信、支付宝等网络账户,已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切实可行的执行措施。多年来,为切实解决执行难,打通“最后一公里”,让执行进入“快车道”,法院人努力整合各种执行协作资源和力量,通过多条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改善执行环境,从根本上打破法院执行工作单一、被动的局面。随着执行手段越来越丰富完善,力度越来越强,让拒不履行的被执行人如坠天网,让老赖无处遁形。
原文链接:https://cqfy.china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22/09/id/6912809.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