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政策法规网!
政策法规网

首页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听证会讯 >正文

“手滑”转错账,法院如何判?

时间:2019-11-13 来源: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作者:佚名 浏览量:

  

  移动支付方便了大众的同时,也带来了不确定的失误。近日,禹州市人民法院花石法庭审结一起当事人因“手滑”转错账的不当得利案件。

  2022年11月,李某通过手机银行向案外人杜甲转账时,误将一万元转到杜乙名下账户。在将转账凭证发给杜甲后,经核对发现转错账,李某又立即向杜甲账户转账一万元。

  意识到转错账后,李某通过杜乙支付宝账户查询到其联系方式,随后拨打电话要求杜乙退还,但杜乙拒不退还。无奈之下,李某选择向法院起诉,要求法院判决杜乙返还一万元并承担诉讼费。

  

  法院开庭审理查明了以上事实,李某也表示其与被告杜乙互不相识,双方之间也无业务往来及债权债务。杜乙经法庭传唤拒不到庭。

  法院认为,李某通过手机银行转账本意向案外人杜甲的账户支付一万元款项,但错误转入被告杜乙的银行账户一万元,而杜乙未举证证明其与原告之间存在业务往来及债权债务关系,被告杜乙取得和占有原告转账的一万元款项符合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构成不当得利。

  最终,法院支持了李某诉讼请求,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条款,判决被告杜乙于判决生效之日起三日内返还原告李某不当得利款项一万元。如果未按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的,应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法官说法:

  花石法庭庭长 刘长印

  不当得利是指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情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五条规定: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为履行道德义务进行的给付;(二)债务到期之前的清偿;(三)明知无给付义务而进行的债务清偿。

  公民在转出个人账户资金时,要仔细核对卡号、姓名、开户行等重要信息,确认无误后再进行操作,转账之后及时向收款人进行核对。如发现转错账情况,要及时与收款人沟通并保留转账记录、聊天记录、通话录音等相关证据,向转账银行等第三方机构寻求帮助。如收款人仍拒不退还,可以不当得利为由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原文链接:http://www.hncourt.gov.cn/public/detail.php?id=197556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策法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政策法规网 www.zcfgw.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69940054,010-80447989,监督电话:1727675229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