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市“五化”推进“谁执法谁普法”落地落实
“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桐城市不断探索创新,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普法新做法,有效提升了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截至目前,共开展各类普法活动1300余场,受教育群众达10万人次,公众的法律素养和法治意识得到明显提升。
普法责任清单化。在全市范围内推行普法责任清单制度,将普法作为推进法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从目标、对象、内容等方面划定普法“责任田”,填补普法空白点,要求各职能部门依职履责,明确普法任务和措施,让普法工作由主管部门“独奏”变为各家共同演绎的“交响乐”。
执法普法一体化。注重将执法与普法相结合,打造“执法+普法”融合模式。出台《人民调解工作操作指引(试行)》,将普法宣传贯穿于基层矛盾纠纷摸排化解全过程。探索“以查代训”学法实战课堂,依托药品经营质量基地,将课堂搬到药房内,通过现场检查实训,实现监管效能显著提升。
普法载体云端化。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延伸普法触角。各职能单位充分利用“两微一端”、短视频平台等载体,定期发布普法资讯、释法案例、法律解读等信息内容。市场监督管理局推出“市监法语”普法微课堂,针对日常监管中群众关注度高、投诉举报频率高的问题,采取情境、采访、演绎等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群众了解更多法律知识,提高自身的维权意识和能力。目前,已开展线上短视频普法6期,播放量达2万余次。
普法品牌特色化。积极探索,依托职能打造一批特色普法品牌。桐城市人民法院设立“蕾蕾姐姐普法小课堂”,采用漫画、情景剧、音乐剧、案例分析等形式解读法律法规,已专题制作普法微视频34期,播放量约500万次;到桐城市实验中学等十余所中小学开展专题法治讲座32次,覆盖师生2600余人。
法治文化本土化。引导和推进法治文化与地方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创新编演《法律援助在身边》《人民调解为人民》等系列法治黄梅小戏小品,开展“送法治黄梅戏下乡”活动,进行广泛巡演,黄梅声声演绎法治故事,传统戏曲掀起法治新风。发掘利用“文都”小巷特色,深入打造“法治小巷”地域文化品牌,“法言法语”在城乡巷道中被绘制成一面面色彩丰富、生动易懂的生动故事、释法案例,吸引群众纷纷驻足“打卡”。
原文链接:https://sft.ah.gov.cn/zhzx/pfxc/5744894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