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罪认罚后“玩失踪”? 法院:不再从宽处罚
2024年8月23日,商城县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一起被告人在案件审理期间脱逃的刑事案件。该案也是商城县首例因被告人脱逃,法院未认定认罪认罚量刑情节的案件。
基本案情
商城县人民检察院指控被告人姚某某犯盗窃罪、妨害作证罪,向法院提起公诉。在审查起诉阶段,被告人姚某某自愿认罪认罚,并签署了“认罪认罚”具结书,公诉机关综合考虑案件事实及姚某某认罪态度,根据“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相关规定,建议以盗窃罪判处被告人姚某某拘役四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5000元;以妨害作证罪判处被告人姚某某拘役三个月,合并执行拘役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5000元。
案件在法院审理期间,被告人姚某某违反取保候审规定脱逃,法院于2024年5月30日决定对其逮捕,公安机关于2024年7月29日将其抓获。
裁判结果
因被告人姚某某在案件审理期间脱逃,公诉机关依法变更了较重的量刑建议。8月23日,商城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认为被告人姚某某在案件审理过程中脱逃,视为对审查起诉阶段认罪认罚的反悔,不再对其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公诉机关当庭变更后的量刑建议适当,予以采纳,据此对被告人姚某某以盗窃罪判处拘役五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6000元;以妨害作证罪判处拘役四个月,合并执行拘役八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6000元。宣判后,被告人姚某某未上诉,目前该判决已生效。
法官说法
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于2018年刑事诉讼法修改后正式确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承认指控的犯罪事实,愿意接受处罚的,可以依法从宽处理。”
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对准确及时惩罚犯罪、强化人权司法保障、推动刑事案件繁简分流、节约司法资源、化解社会矛盾、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为贯彻落实修改后刑事诉讼法,确保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正确有效实施,发布了《关于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指导意见》,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具体适用作出了详细的规定。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在程序法和实体法上的双重体现。该案的宣判不仅表现出法检两院在程序法上贯彻“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密切配合,还在实体法上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落到实处。此案中姚某某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后却在取保候审阶段脱逃,企图逃避法律制裁,虽认罪但无悔罪表现,得来的只能是法律的严惩。唯有依法履行认罪认罚承诺、自觉遵守司法秩序、尊重法律和司法秩序,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原文链接:https://www.hncourt.gov.cn/public/detail.php?id=198603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