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 | 15分钟法律服务圈,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在红黄相间的“握手台”后,广州市越秀区六榕街道的四位纠纷当事人签署协议,握手言和,露出了轻松的笑容。僵持了近两年的物权纠纷终于告一段落。
这是广州市越秀区六榕街刘穗珊物权保护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室帮助居民在“家门口”解决物权纠纷的一幕,也是广州市越秀区司法局六榕司法所用心用力用情为民办实事的日常。
广州市越秀区司法局六榕司法所在广州市司法局和越秀区委政法委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下,于2020年9月正式成立了刘穗珊物权保护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室,主要受理六榕街道辖内物权保护纠纷。调解工作室共接待法律咨询128人次,参与案件调解19宗,涉及租赁纠纷、侵权纠纷、加装电梯纠纷、相邻权纠纷、新旧物管交接、拆迁纠纷等多个方面,涉案人数170人,成为街坊邻里的“贴心人”,真正实现群众不出社区即可享受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两年纠纷后的握手言和
2018年,为响应政府推行旧楼加装电梯惠民政策,方便本楼高层居民出行,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广州市越秀区医国街103-105号居民通过业主大会表决决定,在本楼申请加装电梯,并选出业主代表,全权办理申请安装电梯事项。
在电梯获得审批并公示后,有住户提出异议,称其房屋通风、采光受到严重影响,房屋价值也严重受损,且电梯停在半层的平台上,他家用不上。对于他们家来讲,只有受损,没有获益,从而要求支持加建的高层业主对其进行补偿。
“在居委会争辩了一个月后,发现讨论的效果不佳,开始寻求调解工作室的帮助。因为大家都是站在各自立场不同说话,矛盾激化,经过居委会介绍知道了这么一个机构,找到调解工作室的驻点律师来帮我们调解,律师将双方的立场综合起来,让我们换位思考,在经过一番的调解后最终愉快地签订协议了。”六榕街兰湖里社区居民李慧萍回忆。
像这样的案例在广州市越秀区这样的老城区不在少数。“平时我们调解的纠纷大多数都是来自于物权纠纷、邻里纠纷,租赁纠纷,还有相关的人身损害纠纷。”刘穗珊人民调解工作室负责人刘穗珊说,“团队是比较熟悉这里的街情和民情,结合越秀老旧城区的容易长久失修和保养问题所引发的物权矛盾。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印象比较深刻的还是调解成功之后,居民牵手的那种喜悦,给予我们最大的鼓舞。我们感觉其实我们平时所做的都是小事,但是在居民的角度来讲就是他们的大事。”
居民小事,民生大事。广州市越秀区司法局六榕司法所所长黄燕坦言,“我们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服务群众,心贴心地做起,为群众排忧解难,打造了六榕街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和刘穗珊物权保护平台双平台的融合发展的新项目。
构建三级调解网 “家门口”解决烦心事
近两年来,广州市越秀区六榕街道、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各类案件共1156件,其中涉及物权纠纷1105件,占各类案件数的95.59%,这数据同时也是越秀区矛盾纠纷类型的一个写照。
刘穗珊人民调解工作室汇聚了由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各专业领域的资深律师、专家学者、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和志愿者等15人,采取“个人+团队”的运作模式,一方面突出个人调解室的“专家”“能人”效应,充分发挥刘穗珊熟悉街道民情、调解技巧娴熟、群众信任度高的特点,通过传帮带让“能人”带众人,提高整体调解能力。另一方面发挥专业社区法律顾问团队强有力的“后援团”作用,形成团队合力。刘穗珊介绍,通过定点咨询、“线上+线下”服务、“云普法”等方式持续深化工作室服务内涵,切实发挥品牌调解室“第一道防线”作用,有力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通过我们的宣传,居民走进工作站的意识相对来说高了很多。”黄燕介绍说,“我们调解分为三级调解网,社区是我们其中一个调解的前线,但因为缺乏专业的知识支撑,有些问题解决不了,就会来到街道的二级调解网,如果还是不能解决,我们就会引入调解工作室,由专业团队的律师参与到调解。”
广州市越秀区司法局六榕司法所强化街道、16个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及71名调解员的指导,创建重大疑难纠纷街所联动化解机制,成功化解一批涉及人数多、涉案数额大的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并通过设立“刘穗珊物权保护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室”,布点社区法律顾问团队成员深入辖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开展工作,多点联动相互连线,构建“点线面”的立体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近三年来,共受理民间纠纷1666宗,调解成功1666宗,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约1000人次,举办线上线下法治讲座285场次,打造最便捷的15分钟法律服务圈。
原文链接:http://sft.gd.gov.cn/sfw/news/workSt/content/post_3496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