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政策法规网!
政策法规网

首页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举案说法 >正文

朋友聚会虽快乐,共同饮酒要小心!

时间:2019-11-13 来源: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 作者:佚名 浏览量:
小长假来临

  
好友小聚
难免会饮酒助兴
但饮酒如果没有把握好度
也会乐极生悲
那么共同饮酒后
有人身体出现不良反应乃至死亡
同饮者是否需要承担责任
……

  案情简介


刘某某与徐某等五名朋友相约聚餐,聚餐期间,为活跃气氛,用扑克牌玩起“水鱼”游戏,期间,六人喝了三瓶白酒。饭后,刘某某由其中二人搀扶到KTV唱歌,期间,刘某某又饮用了部分酒。凌晨2点,众人离开KTV,刘某某由其中二人搀扶到家后独自躺下,二人随即离开刘某住处。次日,刘某某家人寻找未果,请开锁公司破门进入,刘某某已在家中死亡。医疗机构出具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认定刘某某体内酒精含量为258mg╱100ml,死亡原因为脑内出血。刘某某家属诉至法院,要求徐某等五人承担刘某某死亡的损失赔偿责任共计1386783元。

  

  

  法院裁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刘某某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明知过量饮酒会伤害身体或造成危及生命的严重后果,却不加以控制,导致损害后果的发生,具有重大过错,应当承担主要责任。朋友之间共同饮酒、交流感情乃人之常情,但相互之间应尽到提醒、劝告少饮酒并阻止过量饮酒的义务。本案刘某某在大量饮酒的情况下,作为朋友未尽劝告、提醒及阻止义务,仍搀扶到KTV继续饮酒,存在过错,也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故判决其徐某某等五人各自承担刘某某死亡的2%的赔偿责任,即各自赔偿刘某某家属23500元。

  

  

  

  典型意义


盛情款待、好意搭乘、友情照料等情谊行为也并非法外之地。相邀共同饮酒行为虽然不具有法律约束的意思表示,但在共同饮酒的过程中,如果共饮人处于醉酒后的危险状态中,其他的同饮者就有相互照看或救助的义务,如应将醉酒者交于其成年家属照料等。司法实践中,适用一般过错原则倡导同饮者积极履行安全注意义务,督促同饮者对醉酒者施以足够的照顾与关爱,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原文链接:http://www.guizhoucourt.gov.cn/ajbd/265507.j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策法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政策法规网 zcfgw.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69940054,010-80447989,监督电话:1727675229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