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政策法规网!
政策法规网

首页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智慧前行 >正文

书司法担当 谱解纷乐章 ——将乐法院以“135”诉源治理模式打造“山水枫桥”司法品牌

时间:2019-11-13 来源: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 作者:佚名 浏览量:

  

  近年来,将乐县人民法院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服务乡村振兴、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守护生态环境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完善服务机制,以“135”诉源治理模式打造“山水枫桥”司法品牌,努力展现人民法庭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担当与作为。

  “一脉相承机制”解纷发展

  “太感谢了,我们这么多年的林权纠纷终于解决了!”将乐县某乡的村民拉着法官的手说道。

  2017年3月,该村的十几户村民因为林权归属问题产生纠纷。在此期间,盗砍盗伐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矛盾也由最初的口角之争逐渐激化,闹得不可开交。2022年9月,村民前往当地法院,摆好了“对簿公堂”的架势。

  了解情况后,承办法官一方面联合司法局、林业局、乡政府开展纠纷大调解;另一方面联合森林公安打击盗砍盗伐破坏生态违法行为,保护涉案林地。最终,在多方共同努力下,这起长达5年的林权纠纷案成功调解结案。

  纵横不成方圆,万变不离其宗。尽管农村解纷工作纷繁复杂,将乐法院始终坚持维护广大农民权益,通过抓好“指导调解”、做实“联动调解”、做优“诉源治理”,探索建立指导人民调解“五个一”工程,拓展“指导调解”的工作思路,推行“133大调解”工作模式,设立大调解联动中心,推动联动调解、诉前调解、司法确认三项工作机制,并逐步规范化。2022年,将乐法院诉源减量57件,收案同比下降4.33%,万人成讼率(件)56件,同比下降4.26%;2023年1-10月,万人成讼率(件)仅62件。

  “三个文化元素”融汇息讼

  在院内设置的杨时法律文化墙、擂茶调解文化展厅、家风家训长廊等文化阵地,融入法庭庭院文化元素……将乐法院将传统法治文化与新时代法治理念相融合,营造浓厚的法治文化气息,激励坚守“公正司法、司法为民”的初心,为诉源治理工作提供坚实的人力保障。

  2022年9月,小杨和小胡因林地界址纠纷闹到法院,法官主动将客家和谐文化元素融入调解中,借助“礼”字,通过邀请宗族长辈、名望乡贤担任特邀调解员,利用宗氏祠堂作为调解场所,借助乡民对于宗氏家训的信仰,充分发挥基层调解“地熟、人熟、事熟”的优势,给双方矛盾创造一个缓冲的余地,为开展调解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我在南口法庭十几年,在调解离婚纠纷中,我认识到了夫妻间相互扶持的不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在送达的路上,我们获得了乡亲们‘到家里坐坐’的热情回应,这让我认识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鱼水情’,这都是群众对我们工作的认可。”驻扎基层十八载的法官李全华深有感触。

  晓之以法律法规,述之以道德大义。将乐法院主动将传统法治文化元素融入案件调解中,将杨时法律思想与现代司法审判工作相结合,总结提炼出“正、公、诚、和、廉”五字心诀。弘扬杨时“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观,协同生态环境庭,探索建立龙栖山自然保护区、玉华洞景区和金溪河沿岸乡镇涉生态案件集中管理机制。联合县环保、河长办等多部门源头防范化解涉生态民事纠纷,引导群众保护生态环境,遏制生态刑事案件发生。
“五把解纷密钥”开启减讼

  2022年10月,余甲和余乙因房屋权属划分问题,昔日亲兄弟最终反目,闹到法院。为充分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最大限度方便当事人,经与原、被告沟通协调,将乐法院法官带好法槌、案卷材料等来到争议现场,通过简单布置,简易而庄严的特殊法庭打通“最后一米”,正规范有序地开展着一场审理。

  走出去的是庭审,带回来的是民心。将乐法院始终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巧用“五把解纷密钥”,变“坐堂审案”为“送法上门”,接通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充分保障了当事人合法权益。

  多把密匙,减讼大门才能越开越大。将乐法院集网格机制、乡风法治、“擂茶”调解、法治宣传、扎根法庭为一体,形成“网格前端调解-联动中心分流调解-法庭诉前调解”三层递进式纠纷化解模式;建立巡回审判团队,充分发挥基层法庭“乡土司法”的特色和优势,高效化解类案批量矛盾纠纷;总结提炼出擂茶文化中“礼”“合”“和”“清”四字要义,充分发挥擂茶调解法“提壶宽心”的作用;聚焦以案讲法,开展“居民夜谈-法律夜话”方式,实现法治宣传全覆盖;多名法官坚持以庭为家,利用长年居住法庭的便利优势,走家串户,到村民家中拉扯家长里短,了解村情民意,始终做群众的“贴心人”。

  在乡村振兴上擘画着发展蓝图、在青山绿水间书写着司法担当、在安居乐业下演奏着和谐乐章,将乐法院将继续依法能动履职,更好地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推进新时代“枫桥经验”向纵深发展。

  


原文链接:https://fjfy.fj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24/01/id/775649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策法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政策法规网 www.zcfgw.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69940054,010-80447989,监督电话:1727675229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