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电诈“防火墙” ——仙游法院全力守护群众“钱袋子”
“AI换脸”“退货理赔”“蟹卡骗局”……电信网络诈骗手法花样百出,令人防不胜防。为此,仙游法院坚持全链条、全方位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全力守护群众的“钱袋子”。
齐抓共管
敲响电信诈骗“审判槌”
“根据17位被告人的犯罪事实、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依法判决如下:被告人石某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六年二个月……”随着法槌敲落,一桩涉案人数众多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顺利审结。
2020年初,石某某萌生为某网络赌博诈骗集团“吸粉”进行诈骗的念头,其通过招募李某某等人,冒充某招聘平台的工作人员拨打被害人电话,以介绍工作为由引诱被害人添加上线犯罪集团提供的QQ、微信号等(俗称“吸粉”)。
截至案发,先后有多名被害人被上线犯罪集团以“给彩票平台和网站刷人气和流水量赚取佣金”等理由骗取人民币共计90余万元,被告人石某某、李某某从中非法获利人民币10余万元。
“电信诈骗往往存在犯罪方式隐蔽、影响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等特点。行为人可以隐藏在网络、电话的另一端从事犯罪活动,防范管控、追赃止损难度较大。”仙游法院刑事审判庭陈法官介绍道。
为遏制电诈犯罪多发高发态势,仙游法院强化内外联动,对外依托公检法联防联控机制,与银行、电信等单位开展常态化交流沟通,在证据调取、固定、审查上紧密合作,明确涉案财物证据标准和查扣范围;对内完善“立审执”衔接机制,对符合条件的被告人适用缓刑,动员其主动退赃退赔,实现弥补被害人损失、节约司法成本、维护社会稳定的最大效果。
精准开方
拧紧企业经营“安全阀”
互联网时代,公民个人信息泄露已经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助燃剂”。犯罪分子可以利用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对诈骗对象进行“画像”,从而实施精准诈骗。
某通讯公司员工蔡某利用工作便利,以帮助客户开卡操作为由,盗制并出售含有他人身份信息手机卡。最终,仙游法院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蔡某有期徒刑十一个月,并处罚金四万一千元。
判决虽然已经生效,但法官的思考却未随之终止。仙游法院刑事审判庭法官发现,该单位在手机开卡、激活业务的过程中,对客户的个人信息保护机制不够健全,在客户个人信息收集、处理流程中存在漏洞,对业务人员的工作监管不够到位。
“这些漏洞不堵上,放之任之,很可能致使公民的信息安全和财产安全受到侵害。”在认真研判后,仙游法院向该通讯公司发出司法建议,建议其加强对员工的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培训,同时强调激活电话卡的关键步骤应由客户本人操作,对涉及客户个人信息的相关流程可引入同步录音录像、专岗监督、定期评查等制度。
案件的审结只是治标,深究其背后潜藏的问题,堵塞漏洞、完善监管才是治本。今年以来,仙游法院致力于为社会发展精准“把脉”,共发出司法建议11份,内容涵盖个人信息保护、金融风险、行业监管等方面,为提升县域综合治理开出一张张“良方”。
防患未然
当好全民反诈“宣传员”
“投资前问问自己,动动手指就能赚钱,天上掉馅饼的事儿能轮得到我吗?”
“网恋前问问自己,人美声甜的小姐姐,帅气多金的小哥哥,为啥还需要网恋?”
全民反诈,不仅需要打击到位,更需要预防在前。今年5月,仙游法院联合县公安局、检察院等部门,带着“反诈灵魂拷问”走上街头,开展“打击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集中宣传”,为易受骗群体“量身定制”反诈防骗提醒,发动群防群治,真正从源头铲除、挤压电信网络诈骗行为的滋生土壤。
近年来,仙游法院线上、线下双向发力,制定《关于落实常态化开展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宣传防范工作方案》,落实“分户包干”电信诈骗宣防工作,并通过公开庭审、设立法律咨询台等方式,提高群众甄别能力,有效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
仙游法院还依托“一网两微六端”司法网宣平台,对电信网络诈骗等案件进行专题宣传,拍摄“游”法说反诈小剧场2条,推送“全民反电诈”系列宣传9篇,公布典型案例28件,累计浏览量8万,宣传受众达15万人次。
原文链接:https://fjfy.fj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23/12/id/7701798.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