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阳绽放新“枫”景 ——莆田城厢法院积极探索四源治理司法新模式
水绕壶公山,莆阳朱紫半。站在木兰溪防洪工程奠基点,看壶山兰水交相辉映,“十里风光带”沿岸居民悠闲漫步……曾经水患频仍的木兰溪,如今风光旖旎、泽被乡里。
近年来,莆田市城厢区人民法院不断探索、调试、巩固、完善“减案”的核心配方,逐步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四源治理司法新模式,让木兰溪治理精神在生动司法实践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治诉于“联”
“开业不到一年,官司就来了。”城厢某KTV经营者对法官无奈地说道。
今年以来,城厢法院陆续收到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以下简称“音集协”)与莆田市城厢区某酒店、莆田市城厢区某KTV、莆田市城厢区某菜馆录音录像制作者权权属纠纷系列案,要求立即停止侵权并支付合理费用。
为何这些商家频频成被告?法官带着疑问实地走访了当地几家中大型KTV。“此前因为疫情,我们经营受到不小的冲击,而许可费也不菲,所以大部分的娱乐场所、卡拉OK都没有跟音集协续签许可使用合同。”某KTV经营者告诉法官。
经过多方走访,法官了解到这批系列案存在共性,涉及莆田市区大部分娱乐场所,极易引发群体诉讼。“就案办案不仅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实际问题,极可能让辖区商户的经营状况雪上加霜。”法官说。
城厢法院充分发挥调解基础性作用,当即启动诉非联动机制,将该系列案件委派莆田市贸促会诉前调解,与莆田市发改委、文旅局、文娱协会等部门联动,积极引导各方共同协商、调解,最终促成音集协与全市91家大中型卡拉OK经营者签订《和解协议》。
诉讼是解决纠纷的最后途径,但对于不同矛盾来说,不一定是唯一和最好的途径。城厢法院坚持能动司法,主动参与基层治理,依托诉非联动中心,对接26家综治单位,设立“三中心两工作站”、金融纠纷诉非联动中心、邻里解纷中心,积极推动具备条件的商会、行业协会、调解协会等设立商事调解组织、行业调解组织,统筹各类解纷资源,推动工作联动、纠纷联处、问题联治。
今年以来,共有48名特邀调解员、机关、社区(村)工作者参与诉前调解案件2624件。
止访于“疏”
“要不是实在咽不下这口气,我们也不会选择信访,实在是太感谢了。”信访人蔡某激动地说。
信访人蔡某是一起交通肇事案被害人的丈夫。2020年1月,蔡某妻子在一起交通事故中丧生,法院判决肇事者向死者家属民事赔偿80余万元。判决生效后,死者家属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法官综合运用“四查”执行手段,并对多名被申请执行人采取限制消费令、纳入失信名单等执行措施,但仅划拨到位部分款项。
此后,蔡某多次到法院要求继续执行并拘留被执行人。今年5月,法院对被执行人郑某采取司法拘留措施,并联合莆田市拘留所多次与郑某家属沟通协调,促成被执行人郑某主动履行部分赔偿款。
“本次事故妻子的突然离世,是信访人一直解不开的心结,无法得到执行款使其生活更加困难,以致引发信访问题。”经办法官表示。
为进一步解决蔡某实际困难,缓解其家庭经济压力,执行法官主动为其申报区政法救助。在法官耐心的释法说理下,蔡某当即签下息诉罢访保证书。
该信访案的圆满化解,是城厢法院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专项工作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城厢法院始终坚持树牢涉诉信访案件“访源”治理意识,优化“访源”治理模式,全方位、立体化推进领导干部“开门接访、带案下访、上门走访、主动约访、线上问访”五大工程,多角度、深层次做实“有信必复”工作,着力在与群众“零距离”话家常、“面对面”问冷暖中讲清法理、讲明事理、讲透情理,促使群众打开心门、消除心墙、化解心中积怨。
减讼于“源”
“近几年农村地区离婚率不断攀升,离婚纠纷成为农村当地主要矛盾纠纷之一,离婚纠纷案件数量年年攀升。”城厢法院灵川法庭庭长柯清廉表示。
“为什么这几年案件数年年递增?”“当事人之间的矛盾对立愈演愈烈的症结在哪?”这些问题不止一次出现在灵川法庭办案法官心中。就个案办理而言,效果的体现主要在于治“标”,而如何在治“本”上下足功夫,实现标本兼治,需要更深层次的考量和思索。
于是,灵川法庭立足离婚案件特点,延伸至邻里纠纷、借贷纠纷等农村常见的案由,统计分析了近5年受理案件重点案由的审理概况,深入挖掘数据背后存在的社会共性问题,点明基层治理的痛点、难点,向辖区党委政府发送了《关于灵川、东海两镇诉源治理情况剖析及建议》,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司法建议:坚持源头抓起,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分层递进多元解纷;弘扬“无讼”文化,营造良好风尚,引导树立正确价值观。
白皮书发出后,灵川、东海党委政府加强与法院联动,邀请法庭法官对村镇干部开展调解业务培训,推动调动村社干部、调解员等群体充分发挥接地气、熟民情的优势,共同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自白皮书发出至今,案件受理数同比下降49件,真正实现司法赋能基层社会治理的价值目标。
今年以来,城厢法院共受理各类诉求6095件,诉前调解2624件,化解率66.46%,新收审判类诉源案件4998件,同比下降5%,从源头上减少诉的形成、案的衍生、访的产生,用实际行动和可见成效,回应着新时代下群众对司法服务的需求与期盼。
原文链接:https://fjfy.fj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23/10/id/7592149.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