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拉手”,勿成“帮手”!
你是否遇到过
一些陌生人
无故加你或拉你进群
群名大多写着“福利”或“兼职”
有的群甚至发布公告
写着拉人进群“有偿”
警惕!
这种招数叫做“拉手”
一起来看宜昌市点军区法院
审理的真实案例
基本案情
2022年,韦某为获取利益,召集于某等人做“拉手”(拉人入群)。
于某又相继发展多名下线“拉手”,并将韦某提供的电话号码等数据发给下线。
下线“拉手”们网购多个微信号和大量手机,组建微信群“广撒网”加好友。
待上线安排专人扫码入群后,“拉手”按要求退群,上线确认微信群正常后,按照群内人数以虚拟币的方式给韦某支付报酬。
韦某因此获利折合308万余元,其他下线各自获利折合1至6万元不等。
法院审理
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韦某等人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提供公民个人信息,其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故依法判处韦某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三百五十万元,追缴韦某等人违法所得,其余各被告均被依法判处相应刑罚。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法官有话说
互联网时代,公民个人信息“含金量”骤增。在此提醒大家,莫为蝇头小利,去充当“拉手”,成为犯罪分子的“帮手”。
同时,一些伪装成“兼职群、团购优惠群”的群组实则是为收集公民个人信息,为犯罪分子实施“精准诈骗”提前“铺路”。
因此,陌生好友、群组谨慎添加,个人身份信息牢牢保护,避免造成财产损失,甚至落入电信诈骗、网络赌博陷阱。一旦发现个人信息泄露或遭遇电信诈骗违法犯罪行为,应及时报警或采取法律方式维护个人合法权益!
原文链接:http://hubeigy.hbfy.gov.cn/article/detail/2024/04/id/7902865.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一时冲动,姻“怨”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