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和平区法院:诚信的力量 高效开展诉前调解工作
深入基层源头“治未病”,多方联合调解“向前延”。
近年来,沈阳市和平区人民法院以诚信理念引领,高效开展诉前调解工作,力求实现“法理情”平衡,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
和平区法院将诚信理念融入调解工作全过程,建设“诚信为民调解室”,促进原、被告重塑诚信、遵守诚信,努力营造诚信互助的和谐风气,发扬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随着该工作室调解成功率的不断攀升,一件件矛盾纠纷消弭于无形,让越来越多遇到“烦心事”的群众露出笑脸。
激发活力,制度先行促发展
和平区法院坚持能动司法理念,积极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突出“零成本”解纷优势,突出“多元化”解纷路径,突出“互联网+”解纷载体,先后制定了《关于民事诉前调解工作的实施意见》《诉前特邀调解员管理办法》《“金牌调解员”评选工作方案》等长效机制,激发了调解员队伍活力。
“三个突出”“五项机制”对民事案件诉前调解工作流程、具体步骤和责任分工均作出了严格规定,确保调解员管理、考核、评价等工作规范有序,为进一步做好新时代人民调解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守诚信,高效解纷得民心
和平区法院“诚信为民调解室”调解员石清每天思考最多的是“如何让调解更‘接地气’,方式更柔性灵活,途径更简单便捷?”结合近十年的调解工作经验,她认为,诚信这一传统美德,是一把解纷密钥,在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中能发挥重要作用。
某物业公司长达5年联系不上某拖欠物业费的业主,无奈将其起诉至法院。石清在接案后通过多方寻找,终于联系上了被告的朋友王某。原来,被告已出国多年,房屋委托王某出租收益。石清与王某多次电话沟通,用“言而有信”的古训摆事实、讲道理,最终物业费得以补齐,困扰物业公司多年的难题得到解决。
结案后,物业公司负责人专程赶到和平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送来锦旗,表达诚挚谢意,“调解效率太高了,这笔拖欠了5年的物业费能要回来,全靠法院的努力。”
信赖为本,化解矛盾促和谐
耐心倾听是调解员马传莉多年总结的调解技巧,倾听当事人的叙述并详细记录是她的“标准动作”。她将建立信任作为调解的基础,为案件进一步调解做好铺垫,收到了良好效果。
不久前,两位居民因琐事引发了一场相邻关系纠纷。马传莉接到案件后,通过“背靠背”的沟通方式了解案件基本事实,采用“换位思考”的方法进行调解。调解过程中,马传莉认真倾听、同心共情,引导当事人放下“戒心”,说出真实想法,然后仔细研究案情,认真分析诉求,找到了双方当事人利益的“最大公约数”。这件僵持数月之久的相邻关系纠纷终于达成和解,演绎了一段现代版的“六尺巷”,和谐的邻里关系得以延续。
和平区法院将继续秉持推广诚信理念,不断总结金牌调解室的成功经验,提炼工作方法,推动诉源治理不断走深走实。
原文链接:http://ln.ln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23/11/id/7638002.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下一篇:高昂:小丫头”长成“高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