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浪者:海事法官武寒霜
9月23日,全省政法系统打好打赢新时代“辽沈战役”暨第五届“榜样力量”先进事迹报告会在沈阳成功举办。报告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工作要求,激励全省政法干警在榜样力量的感召下,进一步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奋力谱写新时代政法工作现代化辽宁新篇章,在法治轨道上服务保障全面振兴新突破。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于天敏,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郑青,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高鑫出席报告会。
来自辽宁政法战线的7名同志做了先进事迹报告,其中大连海事法院立案庭副庭长武寒霜真情讲述了自己在办案中的生动故事赢得现场观众热烈掌声
踏浪者:武寒霜
大家好!我是大连海事法院武寒霜。
融入大局、服务大局、保障大局,是人民法院应尽之责、必行之务。
2020年,受疫情影响,几千个装满了货物的集装箱积压在大连港,货主和航运公司就集装箱使用费发生了巨大的争议。货主因疫情停工待产,无钱交费;航运公司拒不交货。
“法官,我公司进口了10个集装箱货物,比往常多支付150万元集装箱费!”货主纷纷涌入大连海事法院,寻求司法救济。
大连海事法院维护着东三省通海可航水域、黄渤海部分海域2920公里海岸线上的公平正义和市场秩序。疫情期间集装箱纠纷,是出现在全球各大港口的问题。一方面是航运市场一箱难求,另一方面是港口积压如山、运营瘫痪。环环相扣的贸易链、运输链、加工链被按下暂停键,成千上万家企业和他们的员工困顿难安。
如何打破僵局,让市场活起来?企业在等,百姓在看,世界在观望。几经思索,我决定启动海事利器——强制令,强制航运公司交货,让货主恢复生产;同时命令货主交担保,保障航运公司的权益。几百种货品,两千多份证据材料,我一一核对后,48小时内发出海事强制令。
发出容易,执行起来难。执行不到位,利器不但不能披荆斩棘,反而会有损司法权威。这次的海事强制令涉及14家外国航运公司、2家超大型央企。航运公司几乎都没见过海事强制令,一家外企拒不执行。耐心沟通无果,我义正词严地说:“不能只在中国市场赚钱,却不受中国法律之管。强制令,必须执行!”经过与总部的沟通,多番努力下,所有强制令得到立即执行。一箱箱货物鱼贯而出,货主复工复产了,航运公司收回集装箱了,大连港内车来车往,恢复了往昔的繁忙。
当事人向法院送来了十几面锦旗。最高人民法院在2022年全国两会的报告提到:“辽宁法院以海事强制令帮助数百家进口冷链企业解决清关难题,降低疫情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武寒霜审理案件,撰写裁判文书。
法官审理案件,是为当事人定分止争,也是向世界展示我国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2017年,我国轮船“中燃”号撞上了正在锚泊的朝鲜货轮“昆山”号,“昆山”号连同所载货物当即沉没。碰撞引发的纠纷错综复杂,既要设立海事专有的赔偿基金,又涉及沉船打捞、清污救助、多方损失认定,还存在外交敏感因素。我从全局出发,指引当事人有序诉讼。
经多次庭审、调查取证、公估人出庭、外交汇报,最终,朝方、货方要求赔偿的2000多万,以551万尘埃落定。案结事了,就在大家都松了一口气时,朝方、货方突然发现,法律没有规定通过何种程序从基金中实际取得赔偿。我主动担当,调研后大胆创新,分配并划拨了基金赔款。香港货主三天内就拿到了钱,他激动地说:“时代变了,东北变了,投资,山海关不住!”
武寒霜在港口调查取证。
曾经有律师说,我审案子,他们回答的提问比准备好的代理词都多。这样的抱怨我愿意听。只要来到法院,双方都是司法的保护对象,必须审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让赢赢得有理有据,让输输得心服口服。
不仅如此,我还追求判决之外更好的效果。一起涉外保全案件中,借助中国船东互保协会的帮助,我用一天时间为一家中国民营企业挽回损失400万。事后,我延伸拓展,与中国船东互保协会、中国渔业互保协会建立了协作机制,多元解纷,共创优良法治化营商环境。
武寒霜向航运公司送达海事强制令。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的脚步永不停歇。历史将维护中国司法权威,提升中国法治话语权的重任落到新时代中国法官的肩膀上,我们将乘风破浪、勇挑重担,向党、向人民提交时代答卷!
原文链接:http://ln.ln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23/09/id/7551875.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