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政策法规网!
政策法规网

首页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举案说法 >正文

郑守奎:这个法官“接地气”!

时间:2019-11-13 来源: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 作者:佚名 浏览量:

  

  郑守奎,1984年出生,辽宁大学法律硕士,在北票市法院先后从事民事审判、执行和刑事审判工作。2019年4月主动申请调到马友营人民法庭工作。2022年5月任北票市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

  

  “一张嘴“说和百家事

  人民法庭处于法院工作的最前沿,与老百姓接触最频繁,面对的也多是家庭矛盾、邻里纠纷等“鸡毛蒜皮”的小事,如何处理好这些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小事”,成了郑守奎每天思考最多的问题。

  在马友营人民法庭工作期间,郑守奎和同事们一起,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巡回审判、流动办案,努力减轻群众讼累。2021年盛夏,烈日当头,郑守奎和两名书记员背着沉甸甸的国徽,来到距离马友营乡5公里处的一片田地,办理某村村民徐某起诉同村李某侵占四分地的案子。徐某和李某的田地紧挨着,两家在田地之间放置了一块大石头作为分界参照物。徐某之所以起诉李某,是因为其认为李某移动了石头,侵占了自家的地。

  一到现场,郑守奎就与随行的工作人员一起丈量地块,拍照取证。一旁的徐某和李某就是否移动过石头当场争辩起来,郑守奎耐心地听着、并未打断,这是他和老百姓打交道总结出来的经验:双方争辩的过程是让当事人把“苦水”倒出来的过程,同时自己也能从中发现矛盾焦点,有利于更好地解决矛盾纠纷。

  郑守奎找到一个小山坡,挂起国徽,拉起条幅,一场露天巡回庭审开始。他耐心地给双方当事人展示勘察取证的结果、现场进行普法,同时发动村民们参与劝解。经过几轮调解,双方终于明确了石头应处的位置。

  “理都说清了,都是邻居,以后要继续好好相处啊!”郑守奎还不忘嘱咐二人。矛盾解决,天色已晚,走在乡间土路上的他内心感到格外轻松。

  ”两条腿“入户知民情

  郑守奎曾审理一起邻里纠纷案件,在认真梳理案情后,他打电话通知当事人,希望可以邀请双方共同到法庭面对面调解。原告留下的两个电话号码,一个无人接听,另一个非原告本人,且对方称自己也联系不上原告。被告的联系电话一栏直接就是一片空白。郑守奎抬腿就走:去乡下找人!

  马友营法庭全辖马友营、小塔子、长皋、常河四个乡镇,辖区总面积800多平方公里,80%都是山,很多地方没有路,车辆根本无法通行。条件稍好一点的地方有乡村公路,但这些路也是“晴通雨阻”,天气不好时,车辆不一定过得去,要通知一个当事人很困难,“两条腿”成了郑守奎“最靠谱”的交通工具。

  经过半天的跋涉,郑守奎终于在某村村委会的帮助下,找到了两位当事人。案情并不复杂:村民李某在王某家西侧院墙外搭建了一处简易羊圈,并将王某家西院墙作为了羊圈的围墙。王某发现后,多次找到李某要求拆除,李某对此置之不理。王某又找到村委会及乡政府希望可以解决,但李某仍拒绝拆除羊圈。无奈之下,王某将李某诉至法院。

  郑守奎清楚,判决修复围墙容易,修复破损的邻里关系却很难。他决定先调解做做二人的工作。他先与李某阐明违法搭建羊圈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又从邻里和睦的角度出发,向双方当事人释法说理,引导他们本着互让互谅、公平协商的原则解决纠纷。经过郑守奎苦口婆心的劝解,李某主动表示拆除羊圈,两人摒弃前嫌、握手言和。

  越是平凡处,越是见初心。有村民亲切地称呼郑守奎是“接地气”的小伙子。而他却说:“人民法庭就是为基层群众服务的,能通过我的努力帮助他们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是我最乐意看到的。”作为一名青年干警,他扎根基层,埋头苦干,既赢得了当地百姓的普遍认可,也诠释了青春最美的模样。

  

  


原文链接:http://ln.ln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23/05/id/7316661.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策法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政策法规网 zcfgw.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69940054,010-80447989,监督电话:1727675229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