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政策法规网!
政策法规网

首页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举案说法 >正文

获刑1年2个月 罚金20000元 只因……

时间:2019-11-13 来源: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作者:佚名 浏览量:

  随着大数据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犯罪分子利用网络实施犯罪,部分人在侥幸心理的驱使下出借银行卡,被犯罪分子利用进行“跑分”“洗黑钱”。今天,《新法课堂》邀您一起看看,“帮信罪”如何在不知不觉间,将普通人拖进“犯罪深渊”!

  基本案情

  被告人王某和郝某是亲戚关系,郝某找到王某称需要借用银行卡在网上赌博使用,希望王某能够帮忙。王某虽然明知银行卡不能转借给他人使用,但碍于郝某是自己的表弟,并且郝某说自己只是在网上耍耍,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就将自己名下的4张银行卡借给郝某使用,还将身边两名朋友的多张银行卡也借给郝某。郝某利用这些银行账号,绑定多个网络赌博平台,以对刷赌博的形式进行“跑分”,获取佣金,帮助上游犯罪转移资金,这几张银行卡涉案资金流水高达2066万余元。

  法院审理

  经辉县市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王某的行为已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二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万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第一款 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帮信罪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对个人和社会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本案中,王某碍于亲戚间的“面子”,无视法律规定,将自己与他人的银行卡提供给犯罪分子用于违法犯罪活动,不仅使自己陷入犯罪的泥潭,也给被害人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在此,法官提醒广大群众,在日常生活中,不参与、不支持任何形式的信息网络犯罪活动,切勿因人情关系、贪图小利等原因,将自己的银行卡、电话卡等提供给他人使用,要提高警惕,防范网络诈骗,对于陌生人的求助、诱饵等,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切勿轻易相信,成为信息网络犯罪的“帮凶”,要遵守法律法规,共同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原文链接:https://www.hncourt.gov.cn/public/detail.php?id=198484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策法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政策法规网 zcfgw.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69940054,010-80447989,监督电话:1727675229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