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层这么多年,家人朋友也常劝我,司法所工作累,没黑没白顾不上家,换个工作吧。每当听到这些,我总是一笑。工作确实累,但一想到老百姓满意的笑容,我心里呀就很踏实。就像盐碱地上的红柳,风吹到哪里,根就扎到哪里;党安排我在哪里,我就干在哪里;人民需要我在哪里,我就服务在哪里!”杨静,这个看似瘦弱的司法所长朴实的话语掷地有声。
杨静是无棣县司法局党组成员、信阳司法所所长。她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没有出生入死,有的只是对群众的一腔热血、全心全意。
司法所是司法行政工作的第一线,大都坐落在乡镇,和老百姓最亲、最近。老百姓常说,司法所就是说事拉理、化解烦心事的地方。司法所干警,就是乡村送法人,是老百姓的贴心人。
“老百姓再小的事也是我天大的事。作为一名乡村送法人,尽管在工作中受了很多委屈,也受到过威胁,但只要老百姓认可,只要老百姓满意,我就值了!”
十年,在司法所的每一天,杨静想的只有一件事就是为人民服务。她不断摸索、总结经验、开拓创新,她认为要想普好法,为老百姓办实事,不能光有一腔热情,必须有一股韧劲。
2012年,四川彝族农民工老海在村办企业干活时,双腿被砸伤,企业老板拒绝赔偿。无奈之下,老海的妻子叫来30多个老乡堵在厂房大门。双方持械对峙,大规模斗殴一触即发。她被几十个壮汉团团围住。
“嫂子,你放心,这事我一定管。”
滴水成冰的天气、喊哑了的嗓子、头发上厚厚的霜,都汇聚到一个基层女干部身上,老海的妻子终于被打动,带着人离开了现场。但这只是个开始,不忍心看到老海犯糊涂,她就自掏腰包;村办企业老板闭门不见,她就天天蹲守,自己身体因为奔波劳碌吃不消,她还是依然坚持。终于,赶在年前,企业老板终于把8万元赔偿款送到老海手上,让老海一家过了个好年。
2006年,大孟村小郭的母亲不慎触碰被风吹断的电线意外身亡。经过调解,由村委会赔偿小郭5万5千元。但村里没有集体收入,协议一直无法履行。
因事情发生的时间太久,双方当事人对她的能力和“多管闲事”提出质疑,她两头受气受委屈,但她仍顾不上备考的儿子和骨折的母亲。她反复找村委会、摆事实、讲法律,历时一个季度,终于调解成功。拿到钱的那天,小郭跑到母亲坟前,放声大哭:“娘啊,15年了,是杨所长为咱们讨回了公道啊!”
司法所是社会治理的最基层单位,处在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第一线。这些年来,她和同事风里来雨里去,先后为老百姓化解纠纷2400多起,开展普法教育活动1600多次,在全镇57个村实现了法治大喇叭全覆盖,为人民群众送去法治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