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政策法规网!
政策法规网

首页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地方法规 >正文

贵州“七五”普法成效回顾:遵义市发挥法治宣传教育基础性作用全面深化法治实践夯实法治根基

时间:2019-11-13 来源:贵州省司法厅 作者:佚名 浏览量:

  “七五”普法以来,贵州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七五”普法规划,严格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作为、探索创新,工作机制不断健全,服务大局工作措施有力有效,抓住普法重点对象和重点内容,方式方法推陈出新,基层社会治理卓有成效,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为平安贵州、法治贵州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市直单位、新蒲新区350余人举行宪法宣誓

  遵义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为统领,创新普法形式,丰富普法内容,增强普法实效,法治宣传教育对于提高公民法律素质、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推进全面依法治市的基础性作用得以充分体现和切实发挥。

  

  青少年学生参观法治宣传教育基地

  狠抓队伍建设,提升普法质效

  一是全力抓好普法专业队伍建设。成立守法普法领导小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配齐配强普法专业队伍,统筹全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实施。

  二是全力抓好普法志愿者队伍建设。成立遵义市普法讲师团、青年律师普法志愿服务团、《民法典》百人宣讲团三支专业志愿者普法队伍,开展普法宣讲上万场(次),覆盖机关单位、企业、学校、社区、乡村等,为全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储备了大量专业人才。

  三是全力抓好法治副校长队伍建设。由司法、教育行政机关牵头,精挑优选法官、检察官、公安民警、司法干警、律师、离退休法律工作者等担任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全市1782所中小学全部配备法治副校长,织密校园法治“保护网”,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新蒲新区永乐法治文化示范村

  聚焦重点群体,培育中坚力量

  一是抓实国家工作人员常态化学法用法。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参观廉政教育基地2000余场,举办法治讲座4100余场、线上线下观看旁听庭审活动70余万人次。我市国家工作人员参加法宣在线学法及考试,参考率和合格率均位于全省前列。

  二是抓细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以国旗下的讲话、宪法晨读、学科法治渗透教育法等活动,实现大、中、小学校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全覆盖。建成“遵义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仁怀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两个规模以上法治教育基地,禁毒教育基地200余个、法治宣传栏1500多块。遵义师范学院荣获中国普法微信公众号“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教育答题活动优秀组织奖。

  三是抓好乡村学法用法“关键少数”。深化以村、社区三委干部为主体的“法治带头人”培育和以群众中积极分子为对象的“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建立完善线上线下教育和考核机制,全市已有2万余名登记在册“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

  

  “紫瑜普法”抖音号

  深化法治实践,夯实法治根基

  一是推进依法治市和法治政府实践。“七五”普法期间,市人民政府市长率先垂范出庭应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逐年提升,2021年达到了81%。在全省首家开展跨部门跨领域的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改革成效获得司法部肯定。

  二是推进基层民主法治治理实践。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为抓手,为我市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夯实基层基础。市委书记亲自安排、市委督察局强化督导、司法民政部门加强指导、基层组织上心上手、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全市共开展8批次全国、6批次省级、7批次市级创建工作,获得命名21个全国、287个省级、1577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率92%,命名率80%,创建数量及质量居全省第一。形成了点面结合示范带动、机关单位结对帮扶、市县联合升级打造等工作经验,涌现出务川自治县泥高镇泥高村“群众说事室”、道真自治县隆兴镇浣溪村“自管委”、桐梓县官仓镇红旗村“八九不离十”群众工作法经验等基层法治化治理新典范。

  三是推进新媒体领域法治实践。开启“遵义普法之窗”微信公众号、“紫瑜普法”抖音号指尖普法,遵义普法之窗两次进入“全国政法系统微信影响力排行榜”司法行政系统前20名、“紫瑜普法”浏览量达300多万。指尖上的普法工作得到司法部肯定。


原文链接:http://sft.guizhou.gov.cn/xwzx_97/sxdt/202112/t20211230_7215941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策法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政策法规网 zcfgw.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69940054,010-80447989,监督电话:1727675229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