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文登区:“调解+信用”模式助力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近年来,威海市文登区司法局针对基层矛盾的新变化、社会治理的新要求,着眼于精准高效化解涉企业和个人的各类纠纷,积极探索矛盾纠纷化解新机制,联合区社会信用中心、工商联,在全省首创“调解+信用”工作模式,把信用植入人民调解工作,靠信用惩戒倒逼当事人履约践诺,柔性化解矛盾纠纷,提高了调解成功率,优化了营商环境,促进了基层有效治理和社会和谐稳定。
一、设立两级信调组织,搭建社会治理新平台。在区级,成立全省第一家企业信用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简称“信调委”),从社会征信机构选聘1名高级信用管理师,从律师队伍优选4名资深律师,从骨干企业筛选4名知名企业家,从社会公开招聘1名书记员,组建专业化团队开展信用调解。在镇级,依托司法所设立了信调委驻镇街调解工作室,将信用调解模式向基层延伸推广,为基层人民调解工作增添新的助力。在此基础上,依托区、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吸纳公证员、司法鉴定人、法律服务工作者以及相关行业领域的专业人员,建立调解专家库,为纠纷化解提供了智力支撑。
二、推进三调对接联动,构建矛盾调解新格局。一是信用调与行业调联动,推动信调委与矛盾纠纷较多领域主管部门的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对接联动,合力解决一些群众反映强烈、化解难度大的历史遗留问题。与住建、人社部门联动,促成了长达17年的某建筑公司职工欠缴医保费案件的化解,涉及职工500多人。与工信部门联动,成功推动72家欠款企业与合作方握手言和,追回拖欠货款1046万多元。与区法院联动,共同开展诉前调解,参与调解的42起案件全部调解成功,特别是解决了区某国有企业与某知名国企6.2亿元债务纠纷,为国企重组扫清了障碍。二是区级调与镇级调联动,区信调委指导驻镇街调解工作室运用信用手段开展纠纷调解,工作室调解不成的或复杂疑难案件,直接移交区信调委。对有明显失信行为或不履行调解协议的,工作室将相关案卷材料报信调委,由信调委审核后报区社会信用中心,通过信用管理平台向全社会公示,给予信用扣分。三是线下调与线上调联动,为让群众少跑腿或不跑腿,在开展线下面对面调解的同时,开发“信易调”微信小程序,群众可通过“信易调”小程序自主申报案件,提交调解申请,上传相关证据,调解员线上受理,通过网络或电话与当事人沟通,对疑难复杂案情派员上门调查了解、开展调解。
三、创新四步工作法,提升信用调解信服力。从调解申请到受理、调查、沟通、协商再到签订调解协议、履行协议,整个调解过程将信用贯穿其中,创新运用“四步工作法”。第一步,信用提示,就案件证据真实情况签订承诺书,生成信用效力,对于虚假提供案件证据的,将按失信处理。第二步,信用警示,对初步调查发现有明显失信行为的当事方,将告知失信风险及后果,软性提示及时履行义务。第三步,信用公示,对经调解后拒不履行义务的失信方,将有关失信信息推送至区社会信用中心,列入失信“黑名单”,通过“信用文登”网站对外公示。第四步,失信惩戒,对经司法确认后拒不履行义务的失信企业或个人,将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仍不执行的录入全国失信被执行人数据库实行惩戒。通过“四步工作法”,使矛盾纠纷在不伤和气的情况下成功化解,目前受理的案件调解成功率保持在99%以上。
四、建立五项工作机制,增强解纷止争聚合力。一是综合培训机制,通过集中授课、案例评析、经验交流、庭审旁听等多种形式,开展政策、法律、信用等方面30多次培训,有效提高了调解员化解纠纷的能力和水平。二是闭环调处机制,调解成功的案件,录入“山东智慧调解”系统平台;调解不成的,引导当事人到法院提起诉讼;有信访隐患的,第一时间告知信访部门关注处置;涉嫌违法违纪的,及时推送公安、纪检监察等部门调查核实,形成纠纷调处的闭环链条。三是联席会议机制,定期召集社会信用中心、工商联以及相关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研究解决信用调解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推动疑难复杂案件的化解。四是商协会沟通机制,组织区内商协会加强日常沟通,及时解决商协会内部企业、商协会之间企业信用纠纷,先后解决20起商协会企业间矛盾纠纷。五是联合惩戒机制,对拒不履行义务的失信被执行人,由全区42个行业监管部门发起联合惩戒,实行增加检查频次、限制评先选优等28项管控措施。
文登区信调委及工作室的成立,有效发挥了信用在消除矛盾、化解纠纷中的积极作用,调解成功率和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信调委成立两年来,共计调解各类纠纷案件780件,涉案款项7.2亿元,节省企业和群众诉讼费、律师费1200多万元,收到企业和群众捐赠锦旗20多面,经验做法被各级主流媒体关注报道和推广。通过推行“调解+信用”模式,全区纠纷化解量和信访案件量呈现了“一升一降”趋势,今年以来各级调委会调解纠纷案件同比增长19.6%,全区信访总量下降31%,大量矛盾纠纷切实化解在最基层。
原文链接:http://sft.shandong.gov.cn/articles/ch04171/202203/f28575ed-f0bc-4b10-b96c-c5adc9a4c288.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一站式”纠纷解决机制的东营实践
下一篇:“四说”说出威海调解新气象